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頭前溪的故事第二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258期/ 發布日期:106/12/22

概況

發源於五峰鄉的上坪溪和尖石鄉的油羅溪,兩溪於竹東會合後成為頭前溪。流經竹東、芎林、竹北和新竹市後於南寮出台灣海峽,從源頭至南寮出海口全長約63公里。頭前溪鳳山溪是造成新竹沖積平原的主要河川,尤其是頭前溪是新竹地區的灌溉用水和飲用水的水源,為水利署列管的主要河川之一。

溪名由來

在淡水廳志,曾提到眩眩溪、金門厝溪和竹塹溪等名,就是沒有頭前溪,直到日據大正時代所畫的堡圖,在出近海口的部分河道標示「頭前溪」。而出海口的地方,就是曾風光一時的舊港,現屬新竹市北區,為南寮聯里的一里。

在出海口處有一舊港島,溪流至此分成二水道,當地人稱在北的為「後背溪」。在南邊越過此水道,可往「竹塹城」的稱為「頭前溪」,竹塹港就以舊港島為人員、貨物的上下之處。在當時沒有橋樑只能乘船過溪,新竹縣志初稿提到「船頭渡」就是渡過「頭前溪」的渡口,現在為舊港大橋所取代,另一渡口稱為「漁寮渡」,長度有五六十丈,「船頭渡」只有「十五、六丈」,可知「後背溪」的寬度比「頭前溪」寬很多。隨著大自然的力量,「後背溪」逐漸淤積,以至於陸化。竹塹溪造就了北台灣重要的竹塹城,使竹塹一度成為淡水廳廳治的地方,可知「頭前溪」對新竹發展的重要性,也促使舊港在當時享受到繁華的滋味。隨著溪的堆積、颱風等大自然的力量,竹塹港船舶停泊的地方,在舊港島的「頭前和後背」等地方數度更換。最後在「後背溪」的淤淺陸化下,只剩「頭前溪」。

  • 頭前溪舊港橋 來源:許釗滂攝影作品專輯

舊港在日據時代的地位是「舊港庄役場」,相當於今日的鄉鎮公所,管轄今南寮地區,往東到竹北地區鐵路以東,和六家庄為鄰。因此先前日據時的大正堡圖以舊港庄民所稱的頭前溪來標示此段的溪名是合理的,後因各界的沿用,而成為自竹東以下的溪名。民國四十六年編彙的新竹縣志曾提到:「……舊港方面習稱港南溪流為頭前溪,港北溪流為後背溪,係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