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雲彰地區以既有滯洪設施推動地下水補注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266期/ 發布日期:107/02/16

  臺灣水文豐枯差異顯著,導致水資源調配供應日益艱困,而臺灣部分區域地下水資源豐沛,其具有水量穩定及水質良好之優勢,已成為臺灣地區重要水資源之一;然而,雲彰地區產業型態轉換不易,長期超量抽取地下水已成為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且伴隨著地層下陷以及豪大雨發生,雲彰地區亦時常傳出淹水災情,足見地層下陷已非單純之國土流失問題,更可能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政府為防範地層下陷所造成之危害,著手進行「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分由減抽地下水增供地面水、地下水環境復育、加強管理、國土規劃等4大層面著手,研擬9大工作重點,並訂定32項具體解決措施,以推動雲彰地區用水合理化、確保國土安全及減緩地層下陷對高鐵之衝擊,並訂定在民國109年計畫完成後,雲彰地區應強化地下水補注量達1.5億噸,然雲彰地區於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已完成甚多滯洪設施,而此等滯洪設施於平時亦可發揮地下水補注之功能,且目前持續推動之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已規劃於雲彰地區持續設置滯洪設施,如可配合滯洪設施之設置,合理推估地下水補注效益,另針對規劃中之設施,於設置區位同步考量地下水補注面向,即可於有限經費下增加雲彰地區地下水補注量,為一經濟且有效之思考方向。

  水利署於民國106年辦理「雲彰地區水利工程之地下水補注功能調查及研析」計畫,針對雲彰地區既有滯洪設施進行地下水補注量推估工作,本計畫執行過程為充份掌握滯洪蓄水現況,利用無人載具進行空拍影像拍攝及3D數值地形模型建置(如圖1)。另外,針對雲彰地區既設12處滯洪池,進行14點次之現地雙環入滲試驗以取得土壤垂直入滲率參數(如圖2),推估過程中考量水源可得性僅推估豐水期187日之地下水補注量,成果顯示於雲彰地區12處滯洪設施年地下水補注量為8542.38萬立方公尺。此外,本計畫亦推估集集攔河堰、桶頭湖山水庫蓄水設施之年地下水補注量,分別為5,381.33萬立方公尺、0.90萬立方公尺及751.77萬立方公尺/年,加總本計畫推估之滯洪及蓄水設施年總地下水補注量達1.47億立方公尺,已接近「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目標中雲彰地區應強化地下水補注量。

  依據本計畫執行成果顯示,配合既有滯洪設施推動地下水補注將可有效減少土地及水源取得之困難,加速地下水補注推動進程,為水利署未來推動地下水補注工作之重要方向。
  • 圖2 現場雙環入滲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