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6月完成的水庫-鹿寮溪、龍溪壩、白河、津沙、津沙一號、小池等水庫及能高大圳竣工本專欄作者張炎銘先生

  發刊期數:第0094期/ 發布日期:103/10/31

除了興仁、鏡面水庫外,在6月完成的水庫還有不少,其中幾座分述如下:

1939年6月-鹿寮溪水庫竣工

鹿寮溪水庫位於台南市白河區馬稠後與嘉義縣水上鄉牛稠埔交界處,係攔取八掌溪支流頭前溪的分流鹿寮溪溪水而成;於1937年由當時的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興建,1939年6月完成,是一座高30公尺、長270.4公尺、心牆採用鋼筋混凝土的的老水庫

鹿寮溪水庫集水面積750公頃,總容量378.3萬立方公尺,但因淤積嚴重,最近一次(2008年10月)測量,庫容只剩90.2萬立方公尺。

1959年6月-龍溪壩水庫竣工

龍溪壩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是攔取花蓮溪支流木瓜溪的分流「龍溪」溪水供龍澗電廠發電之用。本水集水面積5,370公頃,高29.5公尺、長83公尺,自1955年5月興建,1959年6月完成,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

由於龍溪壩與龍澗電廠之間的發電水頭落差達893公尺,不但是臺灣第一,也是遠東第一。為了充分發揮其地形優勢,1977年開始「奇萊引水計畫」,在木瓜溪上游主、支流建一系列水,有檜溪、林溪、奇萊、天長、磐石,將木瓜溪水透過奇萊引水隧道全都引至龍溪壩,發電尾水再供下游水簾、銅門、榕樹、初英電廠發電,因此龍溪壩可說是木瓜溪水力發電的總樞紐。下游一系列電廠發電後尾水再排入吉安圳供灌溉使用,充分利用木瓜溪的水資源。

相關圖片

1965年6月-白河水庫竣工

白河水庫位於台南市白河區,係攔蓄急水溪支流白水溪而成、也是急水溪流域的惟一水庫

水庫集水面積2,655公頃,大是高42.5公尺、長210公尺的土,1961年水庫開工時已設定本水庫是一多目標水庫,除了灌溉防洪外,還提供工業用水、民生用水,甚至配合關子嶺溫泉地區要發展觀光事業。只是水庫淤積嚴重,功能不彰,將進行更新改善

相關圖片

1984年6月-津沙水庫竣工

津沙水庫位於南竿鄉津沙村,集水面積24.3公頃,原容量有4.7萬立方公尺,2001年6月改善後,2004年11月容量實測有5.7萬立方公尺,是南竿第三大水庫

水庫混凝土重力壩高23公尺、長106公尺,溢洪道也是跟離島所有水庫一樣,是自由溢流

相關圖片

1988年6月-津沙一號水庫竣工

津沙一號水庫也在南竿鄉津沙村,依照水庫以「地名」命名的原則,當地既然已有了津沙水庫,那後來的就叫做「津沙一號水庫」。

津沙一號水庫比起津沙水庫,更是迷你,主高只有14.3公尺、長65公尺,總容量1.4萬立方公尺,滿庫也不到12個標準游泳池(長50、寬25、深2公尺)的水量。

1990年6月-小池水庫竣工

水庫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大池村,所以也有人誤稱本水庫為「大池水庫」。

小池水庫集水面積105公頃,高16公尺、長245公尺,容量約20.5萬立方公尺。

水庫自1989年開始興建,但因經費不足,僅先做小池水庫主體部分,主體工程於1990年6月完工後,再開始截流的越域引水路工程。只是水庫完成後就發現嚴重的漏水問題。於2005年進行「澎湖小池水庫滲漏改善工程」,但成效不大,2007年持續進行本水庫第二階段滲漏改善工程,但其成效似也不佳。

相關圖片

除了水庫外,還有1972年6月竣工的能高大圳

能高大圳位於南投縣埔里地區,是台灣大型灌溉工程中,屬於較偏僻山區者。早在日治時代,因埔里有千餘公頃的肥沃旱田缺水灌溉,另有千餘公頃農田雖有灌溉設施,但主要的水源-眉溪流量不穩定,當時地方人士要求引取烏溪主流上游北港溪灌溉,但因世界大戰而擱置。光復後因糧食增產政策,由水利局員林工程處(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前身)調查規劃,該計畫因導水路線更改及農業不景氣而修改,工程最後於1972年6月完工,除灌溉舊灌區1,401公頃外,新增544公頃灌區,解決埔里地區缺水問題,該大圳後來移交能高水利會(今南投水利會)管理。


【補充說明】心牆:早期的水庫多屬均質式土(參閱4月補充說明),其體係由單一土料輾壓而成,後來為降低滲流水線,提升體安全,在體內部利用較不透水的混凝土、皂土、細顆粒泥土等具有不透水性質材料構成降低滲透的「牆」,如圖稱之(不一定到頂)。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