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叫我第一名 臺灣第一的虎頭埤水庫水利署水源組

  發刊期數:第0119期/ 發布日期:104/04/24

  虎頭埤水庫位於台南市新化區東方之虎頭山麓,為臺灣第一座水庫,1831年(清道光11年)開始興建,1846年(清道光26年)完成,由大目降街(今新化)農民歐陽安召集附近居民築土堤截蓄鹽水溪上游河水,用以灌溉農田。因山勢形狀如虎頭猙獰聳峙,故名「虎頭埤」。1863年(清同治2年)台灣府知府周懋奇撥款擴建,始稍具規模,1867年為增加灌溉面積改築固定堤,並設溢洪道等設施。

  1906年(日明治39年)發生嘉義大地震,造成大潰堤水庫蓄存水傾洩而出,波及下游的農田和建築物,經緊急修護,並在溢洪道右岸堤立重建紀念碑;1946年(日昭和21年)12月5日發生台南大地震(又稱新化大地震)造成堤防毀損,後續除再整修固堤設閘外,並增添景物,點綴裝飾,美化湖畔,虎頭埤水庫一躍成為響譽全台的勝景。2010年3月4日遭到高雄市甲仙區6.4級大地震波及,再度造成水庫龜裂,幸經嘉南水利會動員緊急搶修,未釀災害;2013年8月31日虎頭埤水庫溢洪道旁發生2處邊坡崩滑,由嘉南農田水利會修復完成。

  水庫歷經清領及日治及至民國時期,迄今將屆170年。因豪雨及地震等因素數次修復及改建,1944年時,該埤周圍已擴展至約7公里,水域面積約27公頃,規模已與現況相近;埤畔草木扶疏,埤水清澈鑑人,兩岸小徑交錯,埤中小島處處,又有虎月亭、吊橋點綴其間,景色清幽,已成為台灣知名風景區。1954年(民國43年)由台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虎埤泛月」為「南瀛八大景」之一,亦曾創「台灣十二名勝」之一,有「小日月潭」之稱。

  「埤」字讀作「ㄆㄧˊ」,而非「ㄅㄟ」,是用來儲蓄水利用的人工小型蓄水建造物,水「圳」則是用來將埤塘裡的水引出以灌溉之輸水建造物。該埤於2004年12月公告為水庫頂標高46.24公尺,型為鋼筋混凝土低,總蓄水量91萬立方公尺,是新化區500多公頃農田的灌溉水源,目前由嘉南農田水利會負責營運管理。虎頭埤水庫溢洪道

  先民藉著高度智慧與無私的奉獻,讓虎頭埤靠著一鋤頭、一畚箕的傳統人力技術,克服興築工法上之障礙,在風雨及地震的考驗中走過170年,今日依然屹立於府城的肩膀上,傲視著時間的演替。緬懷當時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足堪後學的我們效法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