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多項創新工法 榮獲優良隧道工程獎南區水資源局、資訊室

  發刊期數:第0223期/ 發布日期:106/04/21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榮獲中華隧道協會106年度優良隧道工程獎,頒獎儀式於今(106)年4月14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曾文水庫為台灣庫容最大之水庫,兼具灌溉給水、發電及防洪功能。惟近年來受極端氣候影響,致使水庫淤積量急遽上升,尤以莫拉克颱風所造成當年度淤積量達9,108萬立方公使為最,嚴重影響水庫的有效庫容,亟需相關防淤延壽的措施來維持水庫庫容,否則將嚴重影響南部地區的供水穩定。

  為了維持南部地區的供水穩定,政府於民國99年5月12日公佈實施「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以進行各項工程,其中「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計畫」就是針對減少曾文水庫淤積數量延長水庫壽命所為之指標工程。規劃於曾文水庫肩新建一條防淤隧道,於汛期時開啟閘門利用象鼻飲水鋼管飲水,適時將入庫之異重流及渾水經由防淤隧道輸送於山體內興建消能池,消能後排放至曾文溪下游。規劃年平均期望排比為21.10%,可延緩曾文水庫日益嚴重之淤積問題,有效維持庫容並延長水庫使用壽命。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規劃設計與施工技術有著多項創新工法,包括使用『消能池香菇頭工法』,超大型山體內坑室消能池,避免傳統搭架高空作業及大量使用支撐架,提高施工安全性;『出水口中間柱設計』以縮小開挖跨度,增加隧道穩定性,確保洞口之永久穩定性;『豎井閘室對拉鋼鍵工法』藉以降低閘室頂拱岩壓,避免開挖時發生抽心、塌陷等破壞;『進水口象鼻引水鋼管工法』深入水庫底層,排除庫底淤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全長1,266.27公尺,地質特性以岩為主,隧道以新奧工法開挖,並輔以計測,除傳統計測外,更以LiDAR掃描監測高風險之開挖斷面如豎井閘室及消能池出水口等,使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工程另一大挑戰-在水庫正常營運下施工,及六大創新工法(象鼻引水鋼管工法、無圍工法、山體內消能、中間柱工法、抗磨工程及創新監測),皆為本工程特色。本工程目標為減緩曾文水庫前淤泥堆積、延長水庫壽命,民國106年完工後,預估年排量約可達104萬立方公尺,若換算為可計效益則每年可節省約6.93億元清淤成本,同時可增加每秒995立方公尺之防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