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利署成立頭社盆地自然治理與管理策略公民參與大小平臺河川海岸組

  發刊期數:第0386期/ 發布日期:109/06/05

頭社盆地位於南投縣魚池鄉境內,平均海拔約700 公尺,氣候溫和涼爽;盆地過去為淺湖,歷經數千年的水草生長與淤積交互作用下,形成泥炭土土層。因泥炭土地質鬆軟,種植水稻時需要鋪上竹竿才不至於陷入。九二一地震之後盆地大幅下陷,逢大雨即易造成淹水,因而現況大部分處於休耕狀態。泥炭土表層也因缺乏灌溉而結成硬殼,站在上面還可以明顯感受地面晃動的感覺;而在有湧泉持續供應水分的地方,則不但未結成硬殼,更因泥炭土浮在水上並長滿水草而變成水床般的特殊地貌,故頭社盆地以活盆地地質聞名。

盆地所在集水區內逕流藉由水尾溪排水系統排出,因受限於盆地地形及周邊野溪坡陡等因素,雨水同時向盆地匯集,且因排水系統坡度平緩排水困難,過去雖已施作部分工程,囿於特殊地質,淹水問題改善後,盆地又出現地層下陷問題。

為因應地方發展的多元需求,地方民眾對盆地的整體治理及管理已有不同想法,如盆地中水路排水與保水的競爭與需求已與過去不同。水利署引進歐盟「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概念,是一種兼顧水、自然及人的改善方式,實踐重點在於公私協力、跨域合作、利害關係人共識與創新思維。水利規劃試驗所自107年起,已於當地辦理多場次區域排水環境營造民眾參與工作坊活動,藉由長期與民眾溝通、分享、討論過程,盼藉此形塑在地民眾對於頭社盆地環境營造、地方創生等議題的共識。108年底持續辦理「頭社盆地自然治理與管理策略研擬與規劃」,考量當地民意、生態、產業、人文、觀光、地質、水文特性等因素,嘗試利用NBS概念針對頭社盆地未來排水治理、地層下陷、泥炭土特性、產業發展等議題尋求最佳解決方法。

過去相關計畫推動困難原因,包括部分民眾觀念守舊、社區參與率低、民眾意見分歧,且因議題牽涉機關眾多等因素,為避免重蹈覆轍,故本計畫透過成立頭社共好大平臺,初步依主題區分為永續水利、農業發展、觀光發展及民眾漫談,分別設立小平臺凝聚共識後,再到大平臺討論,期望於109年底研擬提出可行及可持續發展的整體集水區自然治理及管理策略,以符合民眾預期想要營造之頭社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