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雲嘉南河岸獨有的神奇寶貝 諸羅樹蛙第五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310期/ 發布日期:107/12/21

  夏夜漫漫,散步在雲林、嘉義或臺南河岸旁,耳畔會聽見悅耳的蛙鳴聲,再細細地觀察會發現在河岸兩旁的次生林、竹林或農地間群居著一群生物,一般人會以為牠們只是常見的青蛙,但牠卻是臺灣獨有的特有種動物-諸羅樹蛙。

1995年生物學家呂光洋老師在嘉義發現牠們的蹤跡,因此以嘉義舊地名「諸羅」命名,2008年諸羅樹蛙被農委會列為臺灣珍貴稀有物種,諸羅樹蛙喜愛棲息在低海拔次生林、竹林或是人為開墾的農地裡,用皮膚來吸收水分及呼吸的諸羅樹蛙喜愛濕度高環境,因此棲息地多在河川兩岸,在竹林中的比例又為最高,竹林中食物來源穩定,亦可形成樹蛙自然防護牆,免於天敵的侵擾。每年4月到9月是諸羅樹蛙繁殖期,母蛙會背著公蛙尋找合適的水域產卵繁殖,但是被發現僅20多年的諸羅樹蛙,近年卻因耕作型態的轉變、都市開發或水利防洪設施的興建破壞了諸羅樹蛙完整棲息地,棲息地的減少讓諸羅樹蛙族群面臨自然淘汰的問題。
  • 圖2 母蛙背負著公蛙找尋產卵地
  • 圖3 喜愛棲息在竹林的樹蛙
竹林轉作是諸羅樹蛙棲地受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因竹筍價格低廉,且常須砍伐,勞動需求高,但農村青年人口外流,筍農人力老化,許多農民便轉作其他經濟作物,如:柳丁、橘子或鳳梨等,竹林面積大量減少,諸羅樹蛙可棲息的地方也隨之減少;另一原因則是人為棲地破壞,無論是都市規劃開發或是為了建設更加安全優質的水域環境,道路柏油鋪設,水泥堤防的加高加固施作,都使諸羅樹蛙棲息地變得破碎、不再連貫,樹蛙求偶困難、繁衍不易,進而容易產生近親繁殖的現象,破碎的棲息地也加劇動物路殺案件的發生,據估計若不能解決諸羅樹蛙的棲地問題,也許在10-20年之後將不再見諸羅樹蛙的蹤跡。

諸羅樹蛙是臺灣美麗獨有的物種,如何在生態保育與工程建設中取得平衡將是一大課題,第五河川局也將透過公私協力、民眾共同參與的活動來探討規劃執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如何兼顧生態保育與自然環境維護。為了讓在地民眾更加認識諸羅樹蛙以及棲地環境,第五河川局於107年12月5日辦理「給諸羅樹蛙一個家公私協力工作坊」,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也共同探討出如何營造諸羅樹蛙的棲地,落實防減災工程與生態自然共存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