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近5年河川防洪暨區域排水設施損毀情形主計室

  發刊期數:第0262期/ 發布日期:107/01/19

  影響臺灣降雨的主要因素為地形季風,春季時因冷、暖氣團交會,產生鋒面,夏季時潮濕的西南氣流則帶來豪大雨,且因臺灣地處北太平洋西部,為颱風路徑常經之地,颱風也常帶來豐沛的雨量。民國105年臺灣受2月地震及尼伯特、莫蘭蒂、姬、艾莉颱風侵襲,加上5、6、10月豪雨影響,致使部分河川防洪設施及區域排水設施有受損情形。

  105年河川防洪設施損毀計有堤防3,977公尺、護岸5,183公尺及其他設施44處,其中堤防部分,以颱風造成之受損情形最為嚴重計2,650公尺(占66.63%),其次為0206地震600公尺(占15.09%),第三為尼伯特颱風441公尺(占11.09%);護岸部分因颱風受損計3,651公尺為最多(占70.44%),其次為10月豪雨620公尺(占11.96%);由圖可知,因風災造成之各項河川防洪設施損毀者,以颱風最為嚴重,其受損程度皆達整體受損之六成五以上。

  另105年區域排水設施受損計排水路49,009公尺、其他設施87處。其中因颱風受損之排水路計15,773公尺(占32.18%)最為嚴重,其次為莫蘭蒂颱風9,688公尺(占19.77%),6月豪雨8,709公尺(占17.77%)則位居第三。

  觀察101年至105年河川防洪暨區域排水設施毀損情形,101年因受蘇拉颱風、泰利颱風、天秤颱風豪雨影響損毀數量為最多,總計堤防14,709公尺、護岸33,611公尺;102年損毀數量次之,計堤防11,582公尺、護岸22,116公尺;103年毀損數量最少,惟103年至105年設施毀損數量略呈上升趨勢。此外,區域排水設施─排水路損毀數量亦呈相同趨勢,於101年損毀數量最多計120,125公尺,102年68,697公尺次之,103年21,021公尺最低,而後略呈上升趨勢,至105年達49,009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