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海岸保護工法演進--以宜蘭地區竹安海岸為例第一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348期/ 發布日期:108/09/13

近年來因受天候劇烈變遷及氣溫增加,造成海平面水位上昇的影響,宜蘭沿海受地形颱風、東北季風影響致海岸遭受侵蝕,復因烏石港興建後,產生突堤效應影響加劇烏石港南側海岸沙灘的侵蝕

  • 突堤群設置每座50*20m約100m施設一座
  • 大坑海岸拋石工法

    為因應海岸的侵蝕第一河川局逐年滾動式檢討海岸防護工法,其演進概分為三個階段:(1)88~89年間先行於大坑、竹安等海岸施設突堤工,以減緩沙灘流失。(2) 89~103年部分海岸已侵蝕至防風林處,為有效減緩改採以石籠工法消能。(3)103~迄今利用排大塊石營造緩坡海岸保護工,達到消減海浪能量防止侵蝕與減近自然工法,兼提供遊憩之加值成效。

    104年蘇迪勒、杜鵑颱風時宜蘭海岸災情最為慘重,石籠工法受漂流木影響,導致石籠土石包受損無法有效達到防護目的;第一河川局遂於104年時大坑海堤先行採用拋塊石工法,利用蘭陽溪疏浚剩餘之大塊石,在海堤前採自然低衝擊並兼顧景觀之工法,以排大塊石之柔性自然工法來保護海岸,達到消減海浪能量之目的,進而降低越浪衝擊而造成的災害,成效頗著。後續於大溪、大里及竹安海岸也以同樣工法營造自然之海岸保護工,取代傳統的混凝土塊,歷經多次颱風及長浪侵襲考驗,已能有效防治海岸沙灘的流失。

  • 竹安海岸拋塊石工法(施工前)
  • 竹安海岸拋塊石工法(施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