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基隆市大武崙溪淹水事件專題第十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290期/ 發布日期:107/08/03

  民國106年6月2日,正好也是水利署七十週年的大日子,一場誰也沒料想到會造成嚴重災情的梅雨鋒面正悄悄地靠近。這場大雨是從午夜開始降下的,接近日出時降雨量達到第一次高峰,造成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溪沿岸零星道路積水,積水持續約一小時後隨著降雨逐漸趨緩而慢慢退去。周邊商家紛紛出來清掃積水帶來的泥沙準備開店營業,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接近中午時,降下了一場超越紀錄的豪雨……。

  這場大雨後來被稱為「0601豪雨」,其中最大時雨量是約五十年才會發生一次罕見大雨,如此超強的短時間高強度降雨,不僅超過大武崙溪的保護標準,也遠超過都市道路排水的保護標準。不堪負荷的大武崙發生了嚴重災情,當天的電視新聞畫面仍歷歷在目,水從一旁山區漫流而下,溪水水位快速上升,轉眼間水淹過了一旁計程車車頂,接著淹過了公車亭,幾位民眾趕緊攀上公車亭頂,在汪洋一片中等待救援……。新聞畫面以外的區域也淹了水,上游支流旁的中崙里水淹到了接近一層樓高,大武崙工業區也因排水不良成了水鄉澤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也讓大武崙區域長久以來的問題一一浮現。

  災情過後,大武崙區域一夕之間成為了眾所皆知的明星災區,各級長官從總統、行政院長、市長及相關部會首長皆在最短的時間內到現場關心,並承諾中央政府會全力支援基隆市政府所轄之大武崙溪區域內災後的復健及檢討。

  水利署臨危受命,並指派由水利規劃試驗所的專業規劃團隊與第十河川局在地的執行團隊,要以最短的時間提出大武崙溪的改善方向。在研擬改善方案的過程中,我們踏遍了大武崙溪集水區的每個角落,看見的卻是土地開發下的哀泣,安樂區因為近年各項重大交通建設完成後而迅速發展,各式建築沿著山坡陸續開發,但這裡原本就屬於山谷地形,透水的面積少了,大量的雨水無處可留,自然會往低處集中,與水爭地的結果,終究是造成了災害。

  災後中央雖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與人力協助基隆市政府改善,但工程只能是水災的最後防線,若想要大武崙溪適應未來更加劇的極端氣候,不能永遠依靠工程治理,集水區內的土地開發、水土保持也需要一併納入才行,這樣整合性的的管理思維更需要土地開發主管機關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廣。

  經由水利署近幾年的努力,行政院院會通過水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逕流分攤與出流管制」專章入法,就是為了要推廣土地開發前應審慎的評估,開發時也應該要與水共存的概念。大武崙溪河幅有限,在周邊可用土地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以「逕流分攤與出流管制」為原則,利用現有的棒球場及公園設施設置滯洪池,增加整個集水區相對低漥地區的透水面積以及滯洪能力,也預計在集水區上游佈置分洪工程,適度的分擔高地的洪水量,都是為了在土地資源有限的大武崙區域中盡量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做規劃。

  然而,各種工程的設計都是有限度的,超過了極限仍是會發生災害,但若是能降低災害時的損失,也是一種有效的策略,所以我們也協助基隆市政府成立在地防災社區,落實推廣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要自救的概念,並透過防災社區傳達更多的防災意識給當地居民。

  人定勝天的概念在未來的氣候變遷下已經不再適用,我們能做的是順應極端天氣,落實管理以調適不測風雲的未來,想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兼顧經濟開發與環境資源保育,將會是所有人未來要面對的共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