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八掌溪憾事水利故事集

  發刊期數:第0294期/ 發布日期:107/08/31

政府在河道內興建攔河堰固床工等構造物,目的是為提供穩定的民生用水、保護河岸及橋梁免受洪水沖刷危及其安全。以八掌溪為例,受颱風豪雨所挾帶洪水沖刷,使省道台3線吳鳳橋至心上橋下游間長達3.83公里河段河槽下切嚴重,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為保護吳鳳橋、心上橋之安全,以及仁義潭攔河堰不遭受破壞,逐年編列經費辦理工程及固床工興建計畫,以維護交通要之順暢及確保民生用水不虞匱乏。

這項固床工興建計畫從八掌溪吳鳳橋100斷面至心上橋下游94段面間,由於受河道坡降過陡及賀伯等颱風洪水沖刷影響,河道急遽下切,短短數年間已刷深達二、三十公尺,當時第五河川局為避免該河段河槽繼續加深,於民國87~91年間陸續辦理編號3~7及編號17等固床工施作。

治水工程中固床工建造很困難,也很危險,第五河川局轄管仁義潭攔河堰下游河段導流堤受颱風豪雨洪流沖刷影響,河道河床刷深,兩側護岸崩塌嚴重。民國77年(1988)副工程司紀昭任與其他同仁奉派至八掌溪上游辦理測量工作,午後1時左右,見河床水位急速高漲,同仁立即撤離,而紀昭任撤離不及,被滾滾洪水沖走,不幸罹難,數日後於嘉義忠義橋上游尋獲,同仁悲哀萬分,紀昭任因公殉職,為表彰他遂於仁義潭導流堤處立碑供人緬懷、追憶其功勳。

  • 仁義潭導流堤處的紀念碑

    仁義潭導流堤處的紀念碑

河川整治工程人員所面臨最大危機,在於工地現場氣候變化無常,每每工地現場天氣晴朗,但山區內已下起大雨,又因河川上游河床陡峭,洪水僅數10分鐘即高漲3、4公尺,工程人員常常躲避不及而遭致傷亡,此為工程人員與天搏命之苦。

八掌溪仁義潭攔河堰下游刷深嚴重,與仁義潭攔河堰高差達30多公尺,已危及仁義潭攔河堰安全,第五河川局於民國89年(2000)在該處發包施作固床工工程,但該處河道兩岸陡峭,高低差亦達10幾公尺,施工人員無法直接從河道兩岸出入工地,僅能由上游仁義潭攔河堰處構築便道到施工地點。每遇洪流,由仁義潭攔河堰流至施工地點的洪水流速高達每秒12公尺以上,施工人員都無法順利沿施工便道逃至高地,其面臨之危險處境,非現場人員恐難感受其臨場狀況。

八掌溪事件即在此嚴峻施工條件下發生!民國89年7月26日星期六14時,八掌溪上游正進行編號17固床工施工,施作混凝土灌漿工作,午後燠熱的天氣及一陣西北雨後,溪水暴漲,工地現場施工四名工人走避不及,被困在溪中混凝土塊上,工地負責人請求消防人員救援,消防人員雖在第一時間趕到,打拋繩槍、放救生艇,卻因溪水湍急未竟功全,救人時間緊迫,後來也聯繫海鷗直升機請求救援,又因海拔未達一定高度無法出勤救援,最後轉請空警隊支援,待空警直升機到達時,四人已同時被洪水沖走,此事經新聞媒體報導,全國譁然,交相指責,行政院副院長等官員為此辭職負責,是為『八掌溪事件』!

水利工程汛期雨季施工為之常態,在河川環境中工作的安全措施有必要補強。後來第五河川局水利署合辦全國性河川公地防災、救災模擬練習,如何在險要地形開闢逃生路線,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在峭壁間裝設簡單一條繩索,也許就不會讓悲劇發生,廣邀全臺水利工程界人士與勞工朋友共襄盛舉,其過程逼真,參與者獲益不少,得到很高的評價。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大自然的力量永遠不可小覷,往後如何維護攔河堰河岸堤防安全,更是未來水利工程人員的一個重要使命。河川治水是一項永續經營的工作,先賢犧牲奉獻的精神,值得感佩,水利前輩的經驗更應一代傳接一代,讓後進明白,如何面對惡劣地理環境與多變的氣候條件,培育出水利從業人員刻苦耐勞、不屈不撓精神,也把豐富的治水經驗傳承下去。

資料來源:

本文引自『回顧七十 前瞻永續-水利故事集』一書

摘錄自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上善若水,守護雲嘉南:治水80周年紀念冊」之陳富樫、蘇細煌〝治水人員與大自然搏鬥的困境-漫談八掌溪事件〞一文。

備註:該紀念冊第五河川局已正式授權原編輯公司參與第41屆金鼎獎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