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工並盛的中港溪第二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296期/ 發布日期:107/09/14

  中港溪,是苗栗縣重要河川之一,衡亙苗栗縣北境,流域面積445.58平方公里,主流全長54公里,平均坡度1:21,流經南庄、三灣、頭份、造橋、竹南等鄉鎮,沿流田疇廣佈,土腴水沛,下游頭份、竹南地區工廠林立,是苗栗縣的農工重地。中港溪原出鹿場大山北坡,源頭稱鹿湖溪,北流至鹿場台地西緣,會合源自加裡山的風美溪後稱為上港溪。

  鹿場,是中港溪上源最偏遠的原住民聚居之地,位於加裡山東北山腹,屬南庄鄉東河村轄區,周圍被加裡山塊的眾嶺群峰所環繞,重重的青翠,掩映著整片地區景緻原始寂靜,超塵脫俗,有如世外桃源。南庄鄉東面山地,屬原住民分布區,鹿場、風美、鹿湖、石壁等地,居住的是泰雅族,賽夏族則聚居於向天湖一帶,鹿場前稱「久佈斯」,因泰雅族久佈斯社曾居住該地而得名;後來由於鹿場山區產鹿頗多,漢人入墾南庄時,遂取名「鹿場」。

  泰雅族相傳源自新竹縣石鹿溪上游及大霸尖山區,他們祖先沿大安溪徙居泰安、大湖等地,部分復由雪見遷徙至鹿場。從歷史資料查知,民國四十年代,是原住民居住鹿場最盛的時期,全區有百餘戶,人口達四百餘人。民國六十二年,艾爾西颱風帶來的豪雨沖毀鹿場對外交通的路基和橋梁,居民交通只能依賴便道和便橋,如遇洪水即告中斷。政府為照顧居民的生活,於民國六十五年將鹿場山區的居民三十餘戶,全部遷往南江村東江新村,山區裡唯一的一所學校-鹿場國小,也在同年廢止。不過,由於部分原住民不能適應平地生活,有些為了經營山產,健壯原住民頗多返回鹿場,近年經營民宿,供遊覽路場加裡山之遊客休息住宿。鹿場蘊藏有豐富的煤礦,民國五十年代,煤礦的開採曾使鹿場「熱鬧」過一段時期,礦場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後因煤產對外運輸不便,煤礦公司遷移蓬萊,此地煤產於民國七十一年停止開採,盛況不再。

  在南庄南側,上港溪與蓬萊溪(又稱南河、小東河)會流,以下始稱中港溪中港溪離開南庄,續向北流,經田美至龍門口,遇獅頭山塊堅硬的上福基岩層折向溪流。本省著名的佛教聖地-獅頭山蹲踞北岸,寺宇殿堂若隱若現地掩映在青山綠樹間,山勢蟠龍屈結,雲煙飄渺,是中港溪沿流第一勝境。南庄的墾殖始於嘉慶末年,粵東墾民黃祈英、張大滿、蔡細滿等人的入墾,其中黃祈英貢獻最大,其故居在今田美村,後裔散居田美。南庄以後之中港溪,兩岸河階台地,越往下游越發達,河床亦漸趨寬闊,曲流蜿蜒,基蝕坡、滑走坡,到處可見。至三灣鄉境,流路受浪湧的竹南丘陵岡陵控制,接連來了三個大彎曲,三灣鄉名,由此而來。

  至三灣鄉內灣村水頭屋地方,另一支流峨眉溪(又名月眉溪)匯入,峨眉溪源出新竹縣五指山西坡,穿梭於竹東丘路南境,經北埔、峨眉至三灣。由於水源充沛,政府在其中游興築大埔水庫水庫於民國四十五年十月動工,至民國四十九年六月竣工,是一座混凝土重力霸,全長98公尺、高24公尺,有四具閘門,兼具蓄水防洪之用,庫成以後,灌溉竹南、頭份、香山、寶山等地農田廣達一千三百餘公頃,對地方裨益良多。

   中港溪流經三灣、頭份至尖山與談文間,又有支流南港溪來會,而後注入台灣海峽。南港溪又名造橋溪,發源於八卦力山脈之神桌山區,是竹南丘流北面重要溪流,供硬沿流農田聚落所需用水。 中港溪帶來的泥沙,自斗煥坪以下沖積成三角形的竹南平原,為全溪精華所在。頭份、竹南兩大聚落位於其上,西岸的中港,是苗栗縣古舊港口之一,中港開闢於清雍正初年,眾多墾民隨著海港的開拓,浮海而至、胼手胝足、墾拓荒陬,由河口地區逐步向上游發展,至嘉慶年間,粵人黃祈英入拓南庄,中港溪下游地區,盡屬漢人天下,除竹南地區為閩籍居民外,其餘地方都為客家人士,民風純樸,勤勞刻苦,塑造出寧靜、祥和、奮發的農鄉風貌。

  參考資料:
  周錦宏主編(民90)。《苗栗縣河川誌專輯-農工並盛的中港溪》 。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
  圖片來源:Flickr@doggieki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