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利署無悔調適策略 收攏,水資源管理的記事本

  發刊期數:第0036期/ 發布日期:102/09/18

 開源補給,伺機而動物盡其用
  我們每日不可或缺的水源,來自地面水與地下水的開發,而氣候變遷也開始以豐枯鮮明的下雨方式,來回應人們對自然環境漫無節制的傷害。地下水也因地層下陷而危機顯現,因此,既有水源的開拓日漸困難。而多元化新興水源的開發,包括海淡水與再生水,或許還有增加的空間。
  在海淡水方面,目前海淡廠於國內大約十餘座,其規模較小,然而主要設置在離島地區,且水利署已極力在桃園和台南等地陸續規劃,以供應當地新設工業區的需求。
  至於在再生水層面,就是將欲排放的污水廢水,收集處理後,產生可再利用的水,而且讓工業大廠、住家大樓來使用再生水系統,讓物盡其用的特性,可以發揮得很徹底。為此,水利署也持續推動公共污水廠放流水的再利用,以高雄市鳳山溪污水廠,優先列為示範廠,預定於105年可供水供應臨海工業區,其餘尚待突破,至於在提升污水接管率、媒合使用意願及用地的協助,仍尚需高雄市政府的配合協助。
 
 節流當道,收納方案竭盡所能
  多元化的供水措施縱然能解決近期的缺水環境,但面對未來城市發展及氣候變遷挑戰,揮霍無度的用水方式,早該收斂了,因現實狀況已讓我們驚覺其嚴重性。
  其實,為了降低用水的使用量,推廣使用「省」字裝置省水器材勢在必行;而自來水管線的查漏行動是大展身手的時候,雖無法做到滴水不漏,但至少是盡其所能;同時持續推動水價合理調整措施,讓全民節水的行為動起來。除此之外,提升農業用水支援民生及工業用水的效率,有效地運用灌溉用水;接著提高辦理工廠節水技術輔導、產品水足跡標示等工業用水效率措施。
  然而在水資源管理策略以節水型社會為目標,落實教育宣導,節水不只是口號,應該朝向供水穩定的目標邁進;推動雨水貯留利用,從法規著手,讓建築物、機關學校、公園等,擁有完善的貯留設施,包容可能存留雨水機會的方法,點點滴滴都是珍貴的水資源。

 居安思危,合作無間全面鋪展
  回首台灣先天環境及後天因素所環繞的水環境下,歷經氣候改變下豐枯、水旱災衝擊的震撼教育,眾人開始危機意識覺醒,同步配合政府部會在洪水防護、土管理、海岸防護、綜合治水和水資源風險管理一系列順應環境的改變行動,由上而下都必須調整行為以適應未來,聯袂同行,合力接招應對。我們始終相信凝聚的向心力,會陪伴我們走過氣候變遷的風暴。


參考2011經濟部水利署《川流不息》〈面水圍城之戰 談曾文溪渡頭村村落圍堤整治歷程〉、〈大自然的逆襲 談莫拉克颱風太麻里溪潰堤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