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東港溪中上游段硫黃村護岸整治工程規劃設計與執行第七河川局 邱慶芳

  發刊期數:第0290期/ 發布日期:107/08/03

一、緣由:

(一)查東港溪之治理依經濟部核定「東港溪治理基本計畫」執行,至目前業由東港溪出海口進德大橋(No.1)整治至泗溝大橋(No.47)全長約22公里,除將原本狹窄之河川束縮斷面擴大,降低洪峰造成的兩岸溢淹情形外,且河川治理生態工程整治有成,並提供兩岸民眾休憩親水空間,惟東港溪左斷43-45斷面(黃村護岸),因用地取得作業原因,始於105年完成全面用地徵收程序,為接續辦理東港溪下游段唯一未整治河段。

(二)經調查該處現況河道最窄僅約110公尺為瓶頸段,又依治理基本計畫最小河寬要求200m,現況河寬僅約計畫最小河寬1/2通水斷面,受限瓶頸段影響,造成右岸羅康圈護岸高灘地,逐年流失危及護岸主體安全及左岸漥地每逢豪雨浸淹成災,尤其在該河段上下游側皆完成治理情形下,更凸顯本處應儘速辦理整治的重要性。

  • 工程位置及現況

二、設計理念及方向

(一)工程設計想定方向:

1.如何解決既有舊堤V.S新堤空間衝突及順接配置。

2.如何保有舊堤怡人景色及休憩功能性。

3.如何串連當地鄉村原野特色及河岸景色,如上游佳平排水至萬巒大橋間河岸廊道,增加民眾休閒遊憩環境及賣點。

4.為增加瓶頸段通洪斷面及救災防洪能力。

5.為改善原有舊堤內水無法排出,造成聚落溢淹。

  • 現況與工程設計套繪
  • 工程標準斷面圖
  • 側溝排塊石

(二)解決困難暨提昇整體加分效果之構想:

1.利用原有護岸曲線修順銜接,堤前坡設計採1:4~1:6漸變坡度構築土堤堤身,襯托東港溪河段蜿蜒美感、另保有堤頂寬度並增加觀測平台、堤前斜坡道等設施,提供民眾休憩親水空間。

2.既有人行步道磚及混凝土打除料回收再利用,於水流直沖段增設護坦,保有高灘地完整性,以達節能

3.利用原先車行動線,設置越堤道路及堤後聯外道路。

4.東港溪下游河段(萬巒大橋至承德橋)坡降約0.002,屬於緩流河川,河道蜿蜒、流速甚慢及河道浮島阻水效應,造成河段內水受到外水頂托無法排出,影響堤後聚落民宅易淹,於設計階段利用舊有堤後漥地空間具有滯洪功能,採以側溝砌石工法於堤後設置小型滯洪設施,兼具保水、滯水功能及結合當地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