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宏都拉斯水資源環境簡介水源經營組

  發刊期數:第0316期/ 發布日期:108/02/01

水利署於2017年11月間應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邀請,派員隨同國合會人員赴宏都拉斯執行人道援助計畫,藉此機會得以一窺這個全球氣候風險指數第2高的中美洲邦交國,其特殊的水資源環境。

宏都拉斯位於中美洲地峽的最寬的部分(如圖1),境內主要是山地,由山脈組成,沿海有狹窄的平原,北部海岸與大西洋加勒比海接壤,南部海岸接臨太平洋,東南部與尼加拉瓜、西部與瓜地馬拉、西南部與薩爾瓦多三國相鄰。由於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甚大,教育和安全水平均低,經濟及治安為政府施政重要目標,衛生條件方面,各大城市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時有霍亂、登革熱及茲卡病例。

宏都拉斯境內山區地形佔約80%,最高山脈海拔近3,000公尺,每年雨季為6~10月,年均降雨量分布900~3,000毫米,豐枯不均且區域差異大,每年水資源總量約480噸,但可供運用的水資源量僅28億噸約為總量6%,取水方式也以重力引用地面水為主佔96%、地下水僅4%,主要原因為水資源基礎建設不足,僅首都德古西加巴及第二大城汕埠有水庫供水,其他地方興建水庫以發電為主要目的,同時,雖然農業為宏都拉斯主要經濟來源,但灌溉系統僅佔全國農地8%,大多數農民只能看天吃飯,由於缺乏預警及緩解措施,整體枯旱承受能力甚低,加上官方旱災應變作為以糧食、飲水等基本人道救濟行動為主,一旦預期降雨不足,即對農作物造成嚴重影響。

  • 圖1 宏都拉斯地理位置圖
  • 圖2 宏都拉斯首都德古西加巴近十年降雨分佈圖

近年氣候變遷極端降雨事件頻繁發生,造成宏都拉斯水資源運用更形惡化,由於豐水期不降雨日數增加及短延時強降雨等區域性降雨不均情形加劇,與臺灣地區相似,也發生枯愈枯、溼愈溼的旱澇現象,對這個原本即因為基礎建設缺乏以致於防洪抗旱應變能力薄弱的國家,人民(尤其是弱勢小規模家庭農民和鄉村社區)基本維生需求受到的影響程度,遠較其他同樣位於中美洲國家嚴重。

水資源是人民生存基本需求,宏都拉斯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氣候變遷,還有所衍生的極端貧富不均、糧食和營養不安全問題,因此,在人民基本維生條件長期無法獲得滿足的情形下,數以千計的宏都拉斯人沿徒集結,試圖跨越宏都拉斯—瓜地馬拉邊境,想要北漂前往美國尋求更好生活的機會。現今國際救援應對策略,除了在緊急情況發生時,簡單地採取人道主義救濟行動外,同時協助宏都拉斯把重點放在加強抗災力、包容性、與提升永續發展和適應氣候變遷能力上,但宏國政經情勢絕非短期可以改頭換面,未來還有漫漫長路需要該國政府持續努力。

(註:德國非政府組織「看守德國(GERMAN WATCH)」2018年底統計公布近20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排名第1為波多黎各、第2為宏都拉斯、臺灣排名第42)。

  • 圖3 宏都拉斯2016年枯旱作物枯萎情形
  • 圖4 2018年10月宏都拉斯民眾集結步行北漂前往美國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