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口述歷史-謝瑞麟前局長與林襟江前副署長談「機關沿革與組織變遷」專案報告

  發刊期數:第0185期/ 發布日期:105/07/29

主題:機構沿革與組織變遷
受訪者:謝瑞麟前局長、林襟江前副署長
時間:2008年12月28日上午10時~11時、2009年4月28日上午10時
地點:財團法人維謙基金會
訪談人:李宗信、林亨芬
逐字稿整理:林亨芬

  林前副署長:民國38年政府遷台以後,中央的水利單位就是水利處(按:應為水利司)、另外有一個單位叫中央水利實驗所(按:中央水利實驗處,原於南京成立,戰時不斷南遷,民國38年將儀器及圖書遷移來台)。

  後來,因為政府進行大甲溪的開發,設置大甲溪漁林開發處,由孫運璿主持(按:大甲溪開發計畫委員會,民國43年設置),為統一規劃,這兩個單位隔一年之後即行合併,改為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按: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為民國44年成立,由大甲溪開發計畫委員會改組,民國48年中央水利實驗處併入該委員會)

  當時孫運璿認為水資會要成立,同時應成立試驗室,所以跟台大合作成立台北水工試驗室,跟成大合作成立台南水工試驗室,水資會下也有水工試驗室,在南勢角。水資會還編預算,每個月撥給他們一點經費。所以共有三個水工試驗室分工,台南負責海洋、水資會負責河工、台北負責水工。現在台北、台南水工試驗室已經歸屬台大和成大了,不過台大、成大與水規所的水工試驗室每年都會舉辦三所聯誼。
水利署林襟江前副署長
  而水資會中,孫運璿、李登輝、李國鼎,都是第一任水資會的委員。第一任的主任委員是衣復得(按:應為鄧祥雲,民國50年鄧祥雲因病辭職照准,遺缺改由該會總工程司衣復得接任),衣復得為衣復恩將軍的哥哥,後來到亞洲理工學院當校長。前後九任的主任委員包括:衣復得、黃湘湖、朱光彩、王忠漢、馮鍾豫、薛履坦、須洪熙、吳建民(按:應為鄧祥雲、衣復得、黃湘湖、朱光彩、馮鍾豫、王忠漢、薛履坦、須洪熙、吳建民);水資會第一任總工程司是尹叔明,即尹仲容之弟,五任總工程司則有:衣復得、尹叔明、須洪熙、吳建民、林襟江。

  後來水資會與水利司合併成經濟部水資源局。另一方面,省府的水利局升格為水利處,由李鴻源當處長;精省以後,黃金山任處長,水利處併到經濟部成為經濟部水利處,後來再跟水資源局合併,成為水利署

  謝前局長:水利局在省政府底下是三級機關,李登輝擔任省主席時,發現公路局跟水利局份量差不多,可是交通事業有一個交通處去處理政策面的事,而水利局的上級單位是建設廳,建設廳的業務從第一科到第六科又幾乎都是管商業經濟面,水利建設方面沒有專門來處理,上面只有一個科一個股在處理政策面的事情,管理面就更缺了。

  這麼重要的國家建設的一個部門卻在省府三級機關,沒有辦法發揮功能,所以他在任的時候提出,要水利局升格。當時行政院有發一個函給臺灣省政府,內容是指示水利局應該要升格。但公文收到後幾個月,李登輝就被通知要去當副總統,他交待我們前局長洪炳麟要辦好升格這件事。

  可惜,換了省主席之後,這件事沒有動靜,李登輝就把洪炳麟找去問,問這個工作到底有沒有在推動。洪炳麟說,這個工作怎麼是我可以來推動,我來推動的話,好像是我想當官當大一點一樣,所以我不能自己來推動,要上面說動我才可以動。但接任的省長都沒有處理這件事,一直等到宋楚瑜上任後才有了轉機。尤其,宋楚瑜從省主席變省長時,整個結構運作都變了。以前的省主席巡視地方,一年跑21個縣市一圈,鄉鎮則是跑縣市的時候順便來。但省長的票是向老百姓要票要來的,這種模式就行不通了,要319個鄉鎮走透透。走透透時,要求最多、問最多的建設就是公路、水利,但公路有交通處管,水利只能找建設廳,他們卻不是水利的專業單位,也沒有關心到更深的問題。如果建設廳裡有一個水利專家,跟著走透透也許還可以,可是兩個副廳長專業都不是水利,這樣一來,根本運作不起來。宋楚瑜認為這樣不行,也因為行政院原本就有公文指示,故很快的就把水利局變成水利處。

  林前副署長:當時剛好前一年開了一個全國水利會議,結論的第一條就是,基於當時社會狀況需求,一定要提昇水利單位的位階。
 1.本文引用自「97年度經濟部水利署文化性資產口述歷史委託服務計畫」
 2.口述歷史係當事人對歷史之陳述,不代表水利署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