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頭汴溪水源尋奇黃武鵬

  發刊期數:第0100期/ 發布日期:103/12/12

頭汴溪水源尋奇

  2014年9月13日上午,參加台中市屯區社區大學『屯區文史探索在地導覽解說員培訓』戶外課程-走讀鳥榕頭,在解說員黃豊昌老師的帶領之下,深入探訪這孩提時光常常親近與玩耍溪流,並聽聽未曾聽聞的文史故事。
首先,第一站來到頭汴溪上的一江橋,這是一座因一江山戰役而命名,但卻與一江山戰役毫無關係的橋樑,曾經有居民提議變更名稱為頭汴溪橋,但因大部份居民覺得已習慣一江橋的名稱而最終作罷。


  • 頭汴溪水源尋奇由河堤上觀看頭汴溪
  • 頭汴溪水源尋奇遠方最高處為小百岳-三汀山(台語名稱為三重山)

  記憶中的頭汴溪,終年溪水不絕,是小時候與玩伴時常會去玩水的場所,但隨著山區過度開發及森林保育觀念的不足,漸漸地溪水變少、變混濁、變髒了,套句時下年輕人使用的話語『回不去了』。在人類的發展史中,河流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國家皆由著名的河流孕育,埃及的尼羅河,中國的黃河,中東的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的恆河皆是,頭汴溪水也提供早年當地屯墾居民生活與灌溉用水,而沿著溪水流經的區域更是有著豐富的文史資料等待我們去發掘。

  • 頭汴溪水源尋奇灌溉水圳的取水口
  • 頭汴溪水源尋奇河床邊的水泥堤岸也經不起溪水的沖刷

  溪旁有座小百岳-三汀山,山頂的區塊為當地人稱為望高寮,是清帝國時期太平林家為了在頭汴山區屯墾所建的瞭望台,用以觀望山區的原住民,並在頭汴坑內城地區建立兵勇訓練營地,保護屯墾居民的人身安全,而在內城及石壁兩個地區,更發現史前遺址,大約四千年前即有人類在此地生活,經過解說員黃豊昌老師的解說,才知道因地形的變化(山脈的壟起),而使河道改變,在頭汴國小附近的蘆薈園餐廳旁的河道,是古代大甲溪北港溪的會流處,因山脈的壟起使得大甲溪七次改道,在過天冷之後,由原本向西南方流向太平地區的河道,變成現今向北流向東勢區,也因為大甲溪七次的改道,而在新社台地造就了河階地形,大自然的力量非人類所能匹敵,而『人定勝天』這句話對照現在的天災人禍更是一大諷刺,人們唯有存著敬愛之心來守護生活環境,保護物種的生活棲地,與萬物共存共榮,才是避免天災人禍的解決之道。

  再往山區裡走,就來到頭汴坑區域有名的景點-蝙蝠洞,以前就只知道是個風景區,經解說才知道原來蝙蝠洞是先民為了灌溉而山壁內鑿出來的水道,這個日治時期完成的灌溉渠道在當時是個非常成功的水利工程,當地形變化及河道的沖刷,喪失原本灌溉渠道的功能,卻成為蝙蝠的棲地;更因為人們將它視為觀光景點來此朝聖,導致蝙蝠棲地受到破壞而紛紛走避,蝙蝠洞不再有蝙蝠,只留下先民辛苦鑿出來的山洞,聽著黃老師的解說,彷彿回到了往日時光,整個蝙蝠洞的榮景再現,對比現在的模樣,令人不勝唏噓。

  • 頭汴溪水源尋奇蝙蝠洞實景
  • 頭汴溪水源尋奇 

  經過一個上午的頭汴溪水源尋奇之旅,讓自己沉浸在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的氛圍之中,想像先民在開墾之初與大自然爭地,與當地的原住民爭地搶水的辛苦,也見證了大自然的力量,可以使河道在歷史的進程中一直改道,解開了河階地形的疑問,這才發現,原來的土生土長的地方還有那麼多精彩的故事值得去探討,真是不枉參加屯區社區大學『屯區文史探索在地導覽解說員培訓』戶外課程-走讀鳥榕頭之旅的行程。
我們居住的台灣是由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抬昇的島嶼,地質條件比起大陸型地質就比較脆弱,再加上不當的開發而導致天災人禍不斷,這也是我們要反省的地方,當錯誤的政策伴隨不當開發來臨之時,難道我們只能默默接受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學習利用各種方式表達意見,匯集公民團體的力量去阻檔、去改變破壞環境的錯誤,將環境保護的觀念深植人心,去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睦相處,避免人為過度開發,重視自然生態的保育,與所有的物種和平共存於這蕞爾小島,才是讓天災的傷害降到最低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