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河川治理新模式 導入民眾參與機制 提昇環境管理品質第六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305期/ 發布日期:107/11/16

  • 圖一、阿公店溪流域民眾參與會議照片

    第六河川局依循流域綜合治理計畫(103-108年)民眾參與機制中「辦理溝通活動」之精神,為加強與地方之溝通,辦理「107年六河局中央管防洪治理公私協力工作坊」計畫(以下簡稱公私協力計畫),以阿公店溪流域鹽水溪排水(台江)流域為示範,配合流域綜合治理計畫,進行跨域、跨部門及公眾參與、專業社群的綜合治理討論平台:阿公店溪流域於5月16日和10月8日辦理民間討論會,以及8月11日辦理世界咖啡館會議(圖一照片),共有25個公、私單位約100人次參與討論;鹽水溪排水流於5月17日和10月15日舉行民間討論會,以及7月28日舉辦焦點座談會議(圖二照片),會議共有20個公、私單位約90人次參與討論。會議針對水議題的各面向開放性的討論,如親水遊憩空間需求、水質改善生物多樣性等,俾利有效研擬永續與前瞻的靭性方案,建立更多公私部門間理性對話基礎。

    公私協力計畫嘗試展開公共事務治理的新模式,跨出公部門處理跨部門且複雜議題之行政作為的一大步,河川局已開放且宏觀的態度作為河川管理機關人民對應之窗口,廣納的接受各河川權益關係人之關切事項,雖未能處理河川流域綜合管理之各面向問題,但提供未來舉辦類似會議時跨單位之聯繫溝通。同時,公私協力計畫亦達成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建立相關公部門對應之窗口或人員:河川流域綜合治理的議題往往複雜,不同面向之事務有不同政府單位負責,而民間之需求或意見不容易在政府運作體系裡被呈現,但往往民間會協助政府關注被隱藏容易忽略之細節,因此藉由民間討論會之運作,找出議題相對應的窗口或聯絡人,減少民間總是覺得找不到政府之埋怨,也促使相關單位在辦理業務時應注意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或理解民間的需求。

  • 圖二、鹽水溪排水流域民眾參與會議照片

    (二)跨政府單位之直接溝通:民間討論會邀集議題相關公部門一起開會,各公部門間權責模糊地帶也可藉由此場合直接釐清,或者了解對方目前業務重點,互相給予建議或合作。

    (三)公、私部門之互相理解:民間討論會的運作營造一個對等的溝通平台和氛圍。有些議題討論即使無法有立即有明確的作法,但藉由互動發言可以了解公部門的難處和困境,也可以知道民間的關心和擔憂,在「見面三分情」的人情味下,可創造比較有效的溝通方式。

    (四)建立互信機制:民間容易對政府的「溝通會議」產生不信任感,覺得這是替政府背書的場合,但若能常態性的舉辦民間討論會,對民眾關切事項能持續有進展的推進,即可慢慢的累積民間對政府的信任感,實踐結合民間資源參與推動公共治理的方向。亦能時時的處理民間發現的「小事」,避免累積成「大事」之後產生衝突。

    (五)促成政府資訊公開:透明公開的資訊為促進民間參與的第一步,藉由民間討論會議題的滾動,也讓政府之檢測或調查數據直接的向民眾展示,能全民一起監督。

    未來下階段的河川治理可朝「逕流分擔計畫」納入民眾參與及「河川環境管理計畫」納入民眾參與來思考。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涉及公私部門共同分工合作,以增加整體流域耐洪程度,因此建議在制定逕流分擔計畫時應納入民間討論,讓流域內之民眾了解區域內之防洪量,可協助政府監督開發案支出流管制計畫,並同時建立防災韌性,喚醒民間自主防災之覺知;河川環境管理計畫需考量「水土資源、生態環境、自然景觀、河川沿岸土地發展」等情事,屬於流域綜合治理之全面考量,也涵蓋前瞻計畫中「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親近水」之理念,因此建議應納入民眾參與,公私部門共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