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東明珠綠島和酬勤水庫水源經營組 鍾寬茂

  發刊期數:第0347期/ 發布日期:108/09/06

先從〈綠島小夜曲〉開始說吧!這是一首創作於臺灣的華語歌曲,也是第一首在台灣正式灌製成唱片的華語創作歌曲。話說1950年代,有個年輕人周藍萍先生心儀李慧倫小姐,就在1954年的某一天,他跟好朋友潘英傑、楊秉忠說想寫一首小夜曲送給李小姐。於是潘就用小夜曲那種「描述情人的愛戀與相思的情歌」,寫了〈綠島小夜曲〉的詞,由周譜曲;周因此去李的窗前輕唱情歌,抱得美人歸。

很唯美的故事,不過,要向大家澄清這裡所稱的「綠島」所描述的是台灣,絕對不是許多人心中所想的那個從前關押政治犯的「綠島」喔!因為當初潘認為所來到的台灣,是一個充滿綠意的島,稱寶島未免俗氣,因而以「綠島」稱之。有疑問和興趣的人,不妨google長一下知識。

回到大家熟知的「綠島」,一顆位在台灣本島東南隅之太平洋中的明珠。由輝石安山岩所成之火山島,距台東市約31公里,全島長約5公里、寬約4-5公里,環島一周約20公里,全島面積約16.2平方公里,是臺灣離島中的第四大島。文獻記載,綠島在清代還有「尚仔嶼」、「雞心嶼」、「南謐東嶼」及一般周知的「火燒嶼」等稱,及至清代跨日治五十年,民間則多以「火燒島」稱之。那麼,「火燒島」是怎樣變成綠島的呢?1949年,臺灣省政府特為童山濯濯的火燒島造林、保林,才在1949年更換此名。

三千年前之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已經有人類在此定居。民國政府早期以其地理位置孤懸於本島之外,劃作為隔離與監禁重刑犯的天然監獄,是福是禍留給歷史去討論,不過因為這個措施,島上的自然資源與島民的生活習俗也因此得以保存。1986年綠島被劃定為風景特定區,1988年再度評定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更是對世人宣告她是一顆明珠。

綠島戶籍人口約3,900人,據台東觀光旅遊網統計,過去一年登島旅遊的人數達36.2萬人,其中5月至9月旺季期間人數約23.8萬人,足見觀光之於綠島之重要性,因此,為綠島地區提供「量足質優」的自來水,是綠島地區觀光發展之保障。然而,僅有少少的人知道,原來綠島上還有一座水庫--謹在此為眾看倌呈獻這一座小而美的水庫酬勤水庫。她位於綠島鄉東北海岸邊的公館村,是以混凝土重力壩型式建於流麻溝本流的在槽水庫,滿水位標高18.7公尺、蓄水量7.8萬立方公尺,每天可供應民生及觀光用水960噸,目前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區管理處營運維護。且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她的歷史,在島的東北方有一條「流麻溝」,早期稱為「鱸鰻溝」係因盛產鱸鰻而得名,發源於阿眉山西麓,向北直流入海,是綠島最長的河流,全長約2,800公尺。綠島早期因新生訓導處成立需要用水,為解決其用水問題而在鱸鰻下游興建小型蓄水池,1981年於其上興建一座鱸鰻,1982年時台水公司開始接管營運供水,負責供給綠島地區民生及觀光飲用水。由於枯水期供水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需求,經當時臺灣省政府水利局提報列入全國24座適合興建攔河堰計畫-「綠島麻流溝工程」規劃,並於1994年(民國83年)1月發包施工,整體工程於1996年(民國85年)11月完工,並於1997年(民國86年)6月完工正式啟用供水,正式定名為「酬勤水庫」,是為全島自來水的最主要水源,主要就是蓄存每年5至11月颱風期間豪大雨時所帶來的雨水,作為枯水季節用水所需,滿足了綠島地區居民及觀光快速發展之需求,持續吸引著每年30-40萬的遊客,臺東明珠綠島旅遊,方興未艾。

  • 遠眺綠島(圖左上冒煙為牛頭山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