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淡水河系河川生態清疏思維第十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245期/ 發布日期:106/09/22

  淡水河系近年部分河道及高灘地有逐年淤積趨勢,未來恐需要經常性進行河道疏浚及植生整理,以保持足夠的通洪斷面,及適度維持河道粗糙度,因應氣候變遷防洪需求,與文資法與溼地法等相關法令可能對防洪治理進行之影響,應有專案適切研究。而且根據淡水河河川情勢調查結果及相關生態調查報告指出,淡水河系蘊藏豐富的生態資源,故在進行河道整理、疏浚或植生檢討等工作,應該針對上述之河川生態清疏工作,研擬更全面且具體可行的對策,相關之清疏技術也需要因地制宜研發評估。

  淡水河系早年位於台北防洪計畫範圍,除社子島及五股疏左地區因屬洪水平原管制或限制發展區,其餘地區已完成台北防洪計畫保護標準,但是近年來高灘地高度利用,及河道回淤速度受天候自然輸及人為排等因素,回淤速度有逐年加速之情勢,因此應針對特定河段或區域進行補充調查,及評估方法、技術的建立及研發,尤其針對氣候變遷敏感區域或現況防洪瓶頸段,如二重疏洪道新店溪景美溪匯流口、大漢溪三峽河匯流口至出口間等。調查時包括河道及高灘地河相變遷、高灘地植生分布及生長情形等,分析工作則是同時由地景生態學棲地生態學、河相學、水理學等角度,建構本計畫所需之相關理論及模式,並評估各種可行的清疏方法。提出一套適用淡水河河川生態清疏對策,並研發數種可行的清疏技術,以有效維持淡水河系容洪、通洪、防洪功能,並確保一定水準的河川濕地生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