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雍正皇帝的反貪作為第五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276期/ 發布日期:107/04/27

  《後宮甄嬛傳》描寫清朝雍正年間後宮爭鬥的情節,劇情高潮迭起,引發一股風潮。其實,雍正在反貪作為上頗有創舉,值得好好瞭解。

  雍正繼位時,面臨國庫存銀減少的財政困難,另一方面,貪污風氣盛行、吏治敗壞。為充實國庫、整頓吏治,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及「養廉銀」的制度。清朝當時銀兩在熔鑄、保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要增加損耗的部分,這種附加稅稱為「火耗」或「耗羨」。地方官員經常私下蒐集並侵吞火耗作為私用,造成國庫的損失;另火耗無一定的限額,依官員的喜好收取,因此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為此,雍正要求火耗須歸政府,實際上是將附加稅變為正稅,且不再依官員的喜好決定火耗的多寡,改為定額,而新制亦比原來的火耗銀為低,因此人民的負擔亦大為減輕。另雍正從歸公的耗羨中撥出一部分作為官員的「養廉銀」,依職位的不同,養廉銀為薪水的十幾倍至上百倍不等,想藉由高薪鼓勵官員廉潔,避免貪污的發生。

  雍正「高薪養廉」的政策成效如何?據歷史學家的研究,養廉銀制度在實施初期取得很大的成就,往昔為官員中飽私囊的耗羨,因被公開而受到限制,其數目也被減少。其次,官員有經常、合法的經費來源,貪污的風氣有所緩和。惟因制度設計不健全、無專門的機構執行監督等因素,在雍正以後的朝代,養廉銀制度雖仍在實施,但官員貪污風氣卻愈來愈嚴重。由此可見,養廉銀再多也滿足不了官員的貪慾。

  雍正的反貪作為給我們的啟示在於,高薪或許可以養廉,但僅靠高薪就顯得不足,所謂「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反貪工作還需靠廉政制度的完善、公務員的廉潔意識、民眾及媒體的監督等,才能建構廉潔效能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