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地瓜來相挺 地陷社區食在好味道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276期/ 發布日期:107/04/27

-縱貫線上的感動 溪厝共餐養護愛能量-

高鐵在經過彰化站後穿越溪州鄉溪厝社區南端,社區每年3月風鈴木逢春盛開,金色花雨織成華麗簾幕,溪厝的縱貫線上無處不飛花,織造了社區獨特的美景。幾年前發現高鐵在雲嘉路段的高架橋下陷情況嚴重,社區決定用旱作的金黃地瓜,減少抽用地下水並打造溪厝村的黃金夢想。

防治高鐵雲霄飛車 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

為了避免高鐵交通大動脈脫軌演出,政府機關各部會通力合作積極運用高科技減緩及控制高鐵沿線土地「陷」況,行政院農委會積極推廣「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暨行動計畫」,輔導高鐵沿線兩側1.5公里區域的農民從事低耗水性農業生產,調整區內農產業結構,規劃合理農業用水,期能達到節水、友善環境目標,並以農村盎然生命力,公私部門的多元資源及創造力,重新開創新契機。

小小的力量 成就大大的夢想

開車南下,走在省道臺一線,打開車窗欣賞飄落的金色雨滴,找尋今日要拜訪質樸自然的村落-溪厝社區。抵達目的地,小編都市外來客的打扮,在恬靜的社區顯得注目,在地親切的居民以燦爛的微笑相迎,溫暖的問候了聲「哩賀」,瞬間拉近了心的距離,這一天帶我們走訪社區的是溪厝社區發展協會的張白莉經理及小葉姊姊,親切的像自己的家人一樣,聊起了溪厝,都能一點一滴、如數家珍的娓娓道來,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重心及驕傲。

張經理驕傲地分享「社區內多水稻作物,必須仰賴大量地下水灌溉。剛好農委會推行黃金廊道計畫,輔導農民轉作種植旱作生產,協會的番薯伯村長想要保護這片和地瓜一樣甘甜入味的寶島鄉土,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和社區志工集思廣益,共同響應二期稻作並在休耕期間轉作低耗水的地瓜,達到減少抽取地下水,並配合社區產業發展研發『地瓜麵』,目前還在推廣階段,未來的夢想是銷售豐收,吸引更多的當地農民加入地瓜旱作的行列,營造黃金地瓜滿社區的願景。」築夢的力量有無限潛力,番薯伯村長及居民面對大自然帶來的挑戰,以新創農業契機,讓農作回歸自然生息之道,用漸進的推廣,以旱作的金黃地瓜,來撐起鄉土並打造溪厝村的黃金夢想。

環境與生活的承諾 不一樣的社區風味

社區還有暖心的共餐服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價值充分展現,社區裡可愛的阿公阿嬤,每天會來到這個共同的聚所共餐,因為當地青壯年不斷外流,溪厝村人口老化嚴重,社區藉由自籌及地瓜麵的產銷,來進行長者共餐送食計畫,友好的共食,滿滿的人情味與陪伴,地瓜麵的製成更是這群長者,黎明即起真摯誠心製作的美食,運用大自然的餽贈,以最簡單方式傳統日曬工法乾製而成,透過時間及空氣來保留麵條與地瓜原味,是一份對環境與生活的承諾,更是社區暖心的風味。

沒有過於商業包裝及炒作的社區,保有自給自足人情的厚重樸實,實實在在為生活打拼,默默地為家鄉耕耘,在溪厝公園之中,無處不充滿著惜福愛物的二手物品,更保留當地原「樹」,順著枝葉縫隙撒下的陽光,提供柔和且溫暖的能量,旅人來訪坐下歇腳,溫厚人情味的奉茶文化,彷彿在彈指之間就化身為池上的金城武。隨著張經理及小葉姊姊走讀社區,處處可看到一個可愛的鳥型裝置藝術,不問還好一問不得了,原來每隻鳥型的裝置藝術是個珍惜水資源的雨水撲滿,來負責公園裡作物的澆灌,惜得身邊握拄的福氣,珍惜任何一份資源,在這個平凡的村落隨處都能發現,原來幸福是這麼簡單。

開始出發 讓節水成為一種生活價值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上邪》漢樂府民歌,是亙古情詩,更是透露出某種天地演變的規律和趨勢預言詩,在氣候變遷下,許多天象和大地的變異都逐一上演,唯有改變態度,對自然謙卑與環境共榮,型塑翻轉的契機,而「水」更是生活中不可或需的重要元素,水利建設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面臨氣候的嚴峻挑戰,經濟部水利署勇敢承擔及努力,希望可以為現在及未來營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及親近水的健康永續水環境,除了政府部門的齊心努力,更需要在地的產業及人民的支援力量,用實際減抽地下水行動,讓節水成為一種生活價值與習慣,從現在開始,從你我自身做起,打造共好韌性的水臺灣。

永續不是口號,行動才是王道,要了解更多翻轉地陷區的暖心故事,請上「愛現不要陷」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ubs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