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埔里盆地地面地下水聯合運用—能高大圳水源經營組 黃兆章

  發刊期數:第0239期/ 發布日期:106/08/11

  埔里鎮位於臺灣的地理中心,行政區隸屬南投縣,地形上四面環山,為盆地地形,高度約在海拔380公尺到700公尺之間。該盆地由眉溪南港溪等兩溪沖積而成,廣佈未固結之砂礫層堆積,提供地下水絕佳的儲蓄空間,成為埔里地下水區之主體。

  在人文社經方面,埔里鎮現況(106年6月)總人口數約81,435人,產業以飲料製造業及紙製品業為最多,農業則以花卉、香菇、甘蔗、蘿蔔、百香果及筊白筍等高經濟作物為主,其中筊白筍為近年熱門作物,種植面積占90%以上,採收期需要流動水源,用水量相當大,故農民多以地下水及農業圳路配合灌溉

  早期埔里地區農業用水不足,於日治時期就有能高大圳的構想,民國44年至46年期間,台灣省水利局員林工程處(即現今水利署第四河川局)著手進行勘查,但遭逢八七水災致工作停頓,復於民國50年底至53年續辦規劃作業,54年2月發包施工,至61年6月始完工通水,為埔里農業灌注一股新的生命力。
  能高大圳設計供水量4.32立方公尺/秒,是埔里地區農業灌溉主要水源之一,其取水口在仁愛鄉惠蓀林場北港溪上游九仙溪支流合流點上游約50公尺處築取水,沿線圳道鑿自蜿蜒起伏的半山腰,導水路總長為16‚176公尺(其中隧道計14段共長14‚425公尺),以隧道、渡槽等串聯而成,其中隧道佔總長約90%,為水泥構築之馬蹄形斷面,淨高2.2公尺,淨寬2公尺,導水路至埔里盆地東北郊頂猴洞山東麓(能高瀑布)後分為東、西兩圳路進入埔里地區。

  依經驗推估及水平衡法分析,埔里盆地引自能高大圳水量每年約5,112萬噸,經灌溉後可補注地下水量約1,960萬噸,約占總補注水量之13%,對埔里盆地地下水頗具影響。

  由於能高大圳圳路尚有約1立方公尺/秒輸水空間,且取水口九仙溪水源於豐水期尚有餘裕水量,因此,蔡培慧委員於106年6月8日邀集相關單位針對「能高大圳水源發展與埔里太平地區灌溉及民生用水規劃」進行研討及現勘,經討論結果,後續將由台水公司及水利署共同評估埔里盆地地面水地下水資源聯合運用,以提升區域水源調配能力及供水穩定度,期能兼顧環境保護,使天然水資源作最有效的利用。
  • 蔡培慧委員等人赴能高大圳倒虹吸工出水口現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