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卑南溪砂塵防制工法-水覆蓋作業說明及執行感想八河局呂中本

  發刊期數:第0125期/ 發布日期:104/06/05

  卑南溪每年冬季鋒面或颱風侵襲前,強風吹襲裸露之乾燥土壤引起揚塵,使得台東居民屢受「風飛」所困擾;溪水暴漲流經河床時裸露面積為零,但隨著水量減少,再則由其他水利單位引水灌溉後,持續到冬季裸露面積逐漸擴大,塵情形日趨嚴重。

  第八河川局自100年起嘗試導入水覆蓋新工法,投入防制經費,並以勞務採購方式執行,作業期間為跨年度自當年4月起至隔年3月底止,其實施要領係順應地形河川上游處利用導水路引水於裸露之高地,藉整地圍蓄水,並流向低處,形如梯田;其主要目的在增加河床含水量,希冀於枯水期,東北季風及鋒面盛行時,減低卑南溪出海口段揚塵情形;作業入場時機在人員與機具安全為優先考量,故俟溪水消退,天氣穩定無安全顧慮後進場趕工。

  每次經溪水沖刷後的河床地貌全然不同,這些年來與水覆蓋機械作業人員為伴,經常於溪床研討並持續修正作業,現僅以個人觀點摘要概述水覆蓋作業時有關事項如下:

 (一)卑南溪水覆蓋工法作業要領及注意事項:

  1.裸露地施作次序:土區為優先→碎石區→塊石區→溪畔區(於持續枯水時將會裸露)

  2.施作程序:「擋排水兼導水路引水口」→「往下游施作導水路(儘量保持於橫斷面最高處)」→「暫時不引水,以免影響土堤施作」→「大面積圍堤」→「大面積內再隔成小區域」→「引水進入導水路(水不在大而是重穩定,所以應儘量向上游延伸,取得較大水頭高度)」→「調整導水路放流口高度」→「調整各區域放流口高度」→「持續檢視與維護、加強」。

  3.水覆蓋流路原則:依現場地形整地並施作擋水土堤,每一覆蓋區域應小於2500(m2),蓄水深度儘量大於20公分,並以濕潤為原則。

  4.溢流口視需水量調整大小,周圍可鋪設∮30cm以上塊石(現場篩選)防止沖刷及溢口潰崩。

  5.依現場地形施作梯田擋水土堤,放流缺口以交錯為原則,期能加長流路.降低坡度及減緩水流沖擊力,延長土堤圍效果;台東大橋下游所施作流路加長、缺口交錯,自然成為綠藻濕地(如圖1),防止塵效果良好。
 

  6.依現場加寬土堤,放流缺口在土堤上,成為非常完整優良的游泳池般的圍效果,作業人員可依現場情形修築造型土堤,成為不一樣的圍景觀,並期能於枯水期生成自然綠化植被(如圖2),並希望不影響生態環境,過境飛禽鳥類能夠棲息於此(如圖3、4)。

 相關圖片

 (二)為持續作好水覆蓋作業,有效達到塵抑制成果,作業人員主動至橋上、堤防或制高處查察河川裸露情形,進行有重點的作業,若已無裸露情形時,原則上將大面積區塊再隔成小面積,低窄土堤加高增厚與維護,以延長土堤之禦水效果。

 (三)上游引水作業以不影響,工程施工及農田水利會取水為優先,水覆蓋作業最其次。

 (四)為與其他工程施工機具區分,作業機械設備應加設明顯之旗幟或標示,以利各單位查察辨別。

 (五)有關安全維護及環境保護設施措施應配合事項:

  1.每日巡視工區情形並拍照存查,若發現有安全維護設施遭破壞,立即予以恢復並注意其他影響安全情事,例如:遊客於作業範圍內逗留、戲水……等,立即予以勸導或處理;曾經遇過國小老師帶著十餘位學生在水覆蓋溪床土堤行走作戶外教學「尋根之旅」,上游正進行引水作業,水位逐漸升高,於是立即請作業手緊急作破水作業降低水位,並請老師同學離開。

  2.此工法為臨水作業且為防汛期,應特別注意施工安全,需將救生圈、救生衣、安全帶或救生索等置放於明顯易取處,便於緊急時使用。

  3.作業現場原有植生或具覆蓋效果之設施,不得隨意破壞造成地表裸露情形。

  與地方政府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攜手合作數年,曾經站在塵防制的第一線,至今尚有諸項感想如下:

 (一)塵防制的主管機關為何?中央主管機關為環保署;在地方環保局發給縣民問卷調查題目:「您是否知道卑南溪塵防制的主管機關是水利署第八河川局?」,面對地方政府及民眾,不管責任歸屬!公務員理應儘所能設法降低揚塵情形,才是民眾之福。

 (二)人未必能勝天:風來源、成因來自陸上、海岸及河床質中的細和泥質土壤,強風吹襲裸露之乾燥土壤引起揚塵,現階段尚無法完全解決此問題,曾經在臺東市重要路口高掛著碩大的紅底白字標語「XXX解決了風飛!」,這應是個誇大的政績,僅能經由大自然的力量來證明之。

  卑南溪河川豐枯流量差異大,流路變異性高,風防制不易,揚塵改善工作涉及環保、水利、水土保持及林業等專業技術領域,端賴與相關單位持續協調配合,研提對環境衝擊最小,減低揚塵效率最高之抑制揚塵方式,降低河川沿岸揚塵災害,以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以上部分說明摘自:103年11月2日行政院江宜樺院長蒞臨視導卑南溪揚塵防制計畫之背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