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海埔地開發的辛酸血淚水利故事集

  發刊期數:第0311期/ 發布日期:107/12/28

  • 臺灣海埔地之開發從何時開始,於史料中較少記載,推估約從18世紀以來,沿海居民為解決生活所需,陸續墾殖開闢為農田、魚塭、或鹽田等利用之。日治初期已在鹿港、布袋、北門、七股、安平及烏樹林等地開發鹽田;明治33年(1900)辜顯榮獲准開發鹿港鹽田,明治35年(1902)就已開發30萬坪,到明治41年(1908)初更擴張為215甲,大正3年(1914)便成為臺灣最大鹽場。從明治37年(1904)的臺灣堡圖,已可清楚看到鹿港鹽田的範圍,面積約有17公頃。
  • 明治37年臺灣堡圖的鹿港

    明治37年臺灣堡圖的鹿港

二戰後人口大量遷入,政府致力於土地開發與提升糧食生產,首先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倡導海埔地開發,於是在民國44年(1955)底展開勘查。農復會水利組長史道美帶領臺灣省水利局陳揚、台灣糖業公司江鴻和朱益、鹽務局鄭厚平、高雄港務局閻振興、國防部揚希平以及農復會其他陪同者視察西海岸的新生地。45年(1956)提出勘查報告,認為可以開發的新生地面積有44,000公頃。而為了瞭解海埔地開發的可行性,於47年(1958)撥助經費成立「新竹海埔地研究設計小組」及「雲林海埔地墾殖籌備處」,歷經一年編定計畫書。46年(1957)省府公布「臺灣省海埔新生地開發辦法」,准許私人申請開發,當時地政局公告受理後,申請情形極為踴躍,頓時申請開發面積達到3萬公頃,後因此辦法有違「耕者有其田」精神,招致各方批評,且在實施不久也引起民間糾紛嚴重,於49年(1960)由行政院明令廢止。

民國49年行政院組織海埔新生地開發研究小組,聘請專家全面勘察海埔地。發表的勘查報告,認為海埔地開發之基本政策,於是50年(1961)設置「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直屬行政院,並公布「臺灣海埔地之開發規劃」,54年(1965)成立「臺灣省土地資源開發委員會」。此期間該會直接或協助公營事業機構實際開發完成8區,共得農田、魚塭及鹽田達5,720公頃。65年(1976)省府為機構精簡,結束土地資源開發委員會,並將遺留的海埔地開發業務劃併省府水利局接辦。

臺灣海埔地之開發,以堤防費用所佔比例為大宗,約為全部工程費之40~60%。因此,堤防設計的好壞常影響海埔地開發的單位成本,也是海埔地開發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依照「海埔地開發許可制度基本架構之研究」一書中提到,海埔地的海堤主要為緩坡式堤防,外坡坡度採用1:6或1:7,乾砌塊石下鋪礫石厚50公分,或礫石30公分下加舖不織布一層。根據訪談水利前輩的說法,當初採用荷蘭或日本的堤防坡面都不穩定,很容易坍塌,後來在新竹海埔地試驗海堤坡面後,發現坡度1:7是最穩定的,所以後來圍堤的坡面設計都是採用這樣數據。

海埔地的圍堤,最重要的是封水門,圍堤時會依照潮溝的位置去把水門留下來,留的水門大小是依照所圍的區域的降雨量來估算的,一開始會先把周圍堤防都圍起來,最後才封水門。封水門的工作最困難的是,必須在一天之內封完,並且也不能下雨,不然整個土就會不穩固。一定要在海水乾潮時開始封,滿潮海水漲上來前要封住,這是和時間的競賽的工作,沒封好,海水會把水門沖得更深,再封就要更花時間。

由於那年代沒有進步的機械,圍堤主要都是靠人力,用沙包、推土機等方式把水門封起來,每一次都需要動用幾千名工人才有辦法在漲潮前完成,工人們在潮汐漲落之間搶時間工作,若有不慎則就有可能失去生命。

  • 左圖為各國海埔地防潮堤斷面比較圖;右圖為彰雲嘉南海埔地規劃位置圖

    左圖為各國海埔地防潮堤斷面比較圖;右圖為彰雲嘉南海埔地規劃位置圖

在新竹海堤旁即有一石碑,為紀念當時開發海埔地殉難的王金城先生。高雄也有一地方諺語,「海湧一回槓,害死岡山通義旺仔,海岸一回崩,害死竹仔港張相公」。據說是明治4年,竹仔港有位張作舟,他是清末的秀才,被尊稱張相公,他與岡山通義號黃旺仙仔,合資於烏樹林西邊海埔地申請開設烏樹林鹽場,利用新打港(今興達港)內海海水曬鹽;開設初期,數度受颱風影響,海浪沖毀鹽場堤防,損失慘重,無力再經營下去,2年後就轉讓給打狗大財主陳中和,所以有此諺語。水利前輩簡俊彥回憶說,當年在彰化寓埔海埔地要封口的時候,兩邊準備推土機,沙包就派流氓兵堆置,當時水是1分鐘上漲1公分,封口的前一天還著下雨,包商說隔天不願意做,說會失敗,只好一起去鹿港的媽祖廟擲茭請示,媽祖給了「聖筊」答應了,但是有籌碼的,封口成功後要回來還願,要打一塊金牌。隔天去施作時還真的沒有下雨,且順利完成,於是大家就想辦法,要打一面金牌回去還願,但當時的會計還跟他說,金牌不能報帳核銷,因為沒有這種科目,只好用特支費出。

  • 彰化永興現存海埔地的海堤實景

    彰化永興現存海埔地的海堤實景

當年海埔地圍堤工作,不僅是技術上和施工上受到考驗,完工後也會面臨颱風、暴潮、水災等影響,海埔地的開發實在不容易啊!

資料來源:

1.本文引自『回顧七十 前瞻永續-水利故事集』一書

2.整理自前水利局規劃總隊隊長簡俊彥的訪談內容。

3.「明治37年臺灣堡圖的鹿港」圖為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2016).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4.「各國海埔地防潮堤斷面比較圖」及「彰雲嘉南海埔地規劃位置圖」來自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成果典藏互動平台。

5.「彰化永興現存海埔地的海堤實景」照片為游進裕博士提供。

附註:所謂的流氓兵就是由犯人所組成的,當年犯人大多是有流氓背景,被派遣從事一些風險較高的勞動任務,故稱為流氓兵,海埔地的施工封口作業就是其中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