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日日監看機動調配-水資源整體節水調度抗旱策略水源經營組

  發刊期數:第0406期/ 發布日期:109/10/23

今年氣候極端異常,為歷史罕見

臺灣自去年枯水期(108年9月起)以來降雨偏低,今年2~4月春雨為中央氣象局自1947年起有紀錄以來少雨第11名,5月梅雨僅集中於數日,6月迄今為自1964年來首次無颱風侵臺,6~9月全臺平均降雨為1947年來第二少,尤其桃園至嘉義水庫集水區降雨量更為歷史有紀錄來最低,水利署及各相關單位超前部署應變採取各項節水及調度措施下,除順利完成今(109)年各地區一期稻作供灌外,更穩定供水迄今,統計6~9月用水量雖然是近15年來最低,但因降雨嚴峻,仍致使目前主要水庫蓄水量較歷年同期偏低。

提前自7月起部署應變,全力投入節水調度

各單位提前於7月起部署應變節水共2.8億噸、調度1.1億噸,目前主要水庫蓄水率約4至9成,民生及產業正常供水,未雨綢繆,桃園、新竹、苗栗及臺中自10月14日起水情燈號轉為黃燈減壓供水,其餘地區水情正常;依據中央氣象局預測12月及明年1~3月降雨可能偏少,考量枯水期自11月起至明年結束前仍有相當長的時間,需加強抗旱措施審慎因應,以避免後續降雨不如預期對民眾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故於109 年下半年旱災經濟部緊急應變小組第2次工作會議中充分討論後決定,在兼顧糧食安全及社會穩定發展前提下,停止桃園、新竹及苗栗三縣市二期稻作部分灌區供水。

透過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密切監控水情,審慎調度因應

水利署自7月起即提前部署抗旱應變

水利署自7月即提前部署,並採取強化區域調度、水庫總量管制、加強灌溉管理、施做人工增雨等措施,總計已節水約2.8億噸,跨區調度1.1億噸。

已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審慎因應

水利署及經濟部已分別於9月16日及10月1日成立旱災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並於10月14日成立旱災中央災害緊急應變中心,由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攜手抗旱,並持續日日監看水情變化、召開水情會議滾動檢討應變措施。

掌握即時氣象資訊與機動調配支援

水利署、農委會與中央氣象局已成立工作小組,於未停灌地區持續視實際降雨狀況調整灌溉水量,另透過彈性調度及區域支援,維持民生及產業穩定供水。

黃燈減壓供水配套措施

自10月14日起,桃園、新竹、苗栗及臺中實施自來水減壓供水黃燈,已請台水公司針對實施黃燈減壓供水影響之高地或管末地區適時設置水車及供水站,降低減壓供水對民眾影響。

產業自主節水及部分農業灌區停灌

已要求各科學園區及用水大戶啟動工業自主節水5%,並向園區廠商說明目前水情及所採取相關因應措施,同時加強宣導節約用水。另桃園、新竹及苗栗三縣市部分農業灌區停止供灌,農委會已針對停灌區農民損失提出適切補償方案。

積極施做人工增雨作業

為增加降雨機會,並為水庫集水區挹注更多水量,水利署與中央氣象局、國防部等單位保持密切聯繫,積極配合氣象預測情資,加強執行增雨作業,總計已施做18次人工增雨作業。

已研提緊急抗旱水源整備及行動方案

已完成備援系統盤點並研提緊急抗旱水源行動方案,將於近日呈報行政院,包含已盤點桃園埤塘共計52處,其中3處(15萬噸)至109年12月中可併入供水系統,另抗旱井合計1,250口、抽水量每日約192萬噸,其中台中以北抗旱井至109年底前可併入供水系統每日增供9.3萬噸,另研議新竹地區設置海淡機組,並將設置20部移動式淨水處理機組(Qwater)供生活雜用及產業用水。

長期推動前瞻建設及穩定供水方案,確保供水穩定

水資源為國家生存發展之基礎,面對氣候變遷,行政院已擬定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四大穩定供水策略,並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多元興辦水資源設施,強化供水能力及設施韌性,以確保供水穩定。

已完成中庄調整池湖山水庫曾文水庫加高蓄升、鳳山溪再生水、大樹伏流水、板二通水及大金海淡擴新建等工作,加上自來水減漏等成效,106至108年累計已增加水源每日101萬噸;另持續趕辦借道福馬圳供應彰濱用水、台南高雄水源聯合運用、鳥嘴潭人工湖白河水庫更新改善、曾文南化聯通管、湖山水庫第二原水管、防災備援水井及自來水減漏等,預計113年可再增加每日148萬噸水源,全台供水可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