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訪福爾摩沙養殖場負責人柯德義(堅守生態養殖,亮出「徳義」人生)

  發刊期數:第0033期/ 發布日期:102/08/30

  投入養殖漁業30幾年的柯德義,所養的七星鱸魚有著「孝親魚」的美稱,秉持著「安全、健康、美味」的養殖理念,福爾摩沙養殖場先後取得「優良水產養殖場」及「產銷履歷」之認證,更於去(101)年通過「ISO22000」全球性食品安全認證,在幾次的國內外魚價劇烈波動下,仍屹立不搖持續成長!

魚母之鄉 嘉義東石庄

  嘉義縣位於嘉南平原北端,為農業大縣之一,境內農業生產用水主要來自烏山頭水庫,受到降雨時空分布不均的影響,豐、枯水季水量相差甚大(約8:2),豐水季農用水源以引取水庫河川水源為主,但枯水期河川流量銳減不敷使用,農民轉而使用易鑿、低廉的地下水作為農業灌溉水源。而臨海的鄉鎮位處風頭水尾,所分配到的水源更是匱乏,對於當地農業發展造成莫大的挑戰,直至民國6、70年,台灣農產品價格欠佳,養殖技術卻有突破性的發展,農民轉而發展養殖漁業,在地面水供不應求下,農漁民紛紛鑿井取用地下水,導致當地地下水資源早已超限利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進而引致地層下陷災害,目前下陷中心集中於東石鄉。

  東石鄉(古稱東石庄)位於嘉南平原西部地區,東與朴子市、六腳鄉為界,西靠台灣海峽,北臨雲嘉兩縣交界處,南接布袋鎮,全鄉面積82平方公里,人口數不到3萬人,長達14公里的海岸線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命脈。走進東石,可以看見一畦畦魚塭遍布,主要養殖台灣鯛(吳郭魚)、白蝦、鱸魚、烏魚、虱目魚等魚蝦貝類,約有2千多公頃,而西側外傘頂洲則以蚵仔及文蛤產業發展,東石庄逐漸成為台灣養殖漁業重鎮。

細漢ㄟ夢 成為今日孝親魚王

  「阿爸,以後我一定買二十甲魚塭,免擱乎人看不起!」柯德義幼時心裡對父親的承諾,五十年後實現了。

  福爾摩沙養殖場一年熱銷30多萬斤七星鱸魚到日本,在國際漁貨市場拼出佳績,柯德義核心信念是努力實現他心中對父親的承諾。回憶起幼時,父親從事漁塭養殖,也種點田地,但要養活一家人事實上還很困難。有一年寒流來襲,造成西南地區沿海虱目魚大量死亡,父親一早結束農作返家途中,被附近魚塭地主逕自攔下,要求打開籃子檢查,看有沒有偷他魚塭的死魚,父親一直說沒有,魚塭地主還是不信,硬是打開籃子,籃子裡只是幾條小番薯,卻正是全家十口人的一餐。父親很挫折地回家,懊惱地自問自答,難道窮人家的話就不能信?窮人家就要被當賊看嗎?這一幕深深印在柯德義腦海中,立志要闖出一片天,努力賺錢買地,實現對父親的諾言。

  民國58年,柯德義自五專畢業後,曾擔任過電子公司專員、送貨員、雜工等職業,當時一個月工資約4,500元,夠用但並無額外的積蓄可以存錢買地。民國6、70年代正逢養殖漁業興起之際,當時多數東石人仍以近海捕撈漁業為生,從海裡打撈一尾鱸魚種魚可賣出約4~5萬元價格,是柯德義原有薪資10倍以上!他決定回到故鄉工作,將父親留下的一甲田做為發展鱸魚養殖的基地。

  80年代後期,時任台西水產養殖中心吳純衡主任邀請柯德義共同培育七星鱸魚魚苗(在這之前台灣所有鱸魚皆從海裡打撈),成為台灣首位擁有養殖七星鱸魚種魚的養殖業者,一公斤魚卵(可繁衍後代的魚卵)可賣出27萬元的高價,柯德義將所賺的積蓄購買當初承諾父親的20甲地,因而讓他所養的七星鱸魚則成為鄉親口中的「孝親魚」。

柯德義:「咱家己三餐敢呷的魚,才敢乎別人呷!」

  「賣菜的不敢吃菜,賣魚的不敢吃魚!」柯德義有感而發,因為生產者了解產品使用農藥或藥物的量跟次數,大都不敢食用了。柯德義一開始投入養殖業時,也曾跟隨前人養殖方法與技術,採取密集式養殖,而高密度養殖往往會帶來病蟲害問題,因換水率不高、水質不乾淨所引起,一旦感染細菌、病毒或外寄生蟲(如魚蝨)時,整池魚種受害損失或全部死亡。為避免病蟲害帶來的損失,養殖業者多施予抗生素或其他的藥物,這些藥物殘留在魚體內,再經消費者食用後累積於人體內,對身體造成負擔。

  「自己不敢吃的東西,賣給人家這樣對嗎?如果不對,那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轉型嗎?」柯德義不時問自己,體認到「食品健康、安全且美味」是生產者必須達成的使命。民國90年初,柯德義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優良水產養殖場」政策,改以「生態養殖」取代傳統密集式養殖,運用食物鏈一物剋一物的自然法則,就不需使用抗生素、動物藥劑、除草劑等,例如魚塭內水螺會攝取水土中養分及礦物質,烏鰡即是控制水螺的工作魚;又好比鰻魚可減少雜魚生長;水蕹菜(水空心菜)的根莖可淨化水質,並有調節水溫之功效;南美蟛蜞菊,具有保護堤岸、美化環境及減少蛇鼠的功能等等,從此開始逐步經營以食為安全,兼顧水土保育的養殖事業。

  「313802、308837、311836…」柯德義嘴中唸唸有詞,若有所思計算著,而這些數字代表什麼?原來每天早上六點,柯德義固定到每一區魚塭記錄水溫及水中PH值(酸鹼值),前3個數字代表攝氏溫度,後3碼即是PH值,正常情況下鱸魚最適水溫是攝氏10~30,最適PH值為8.3,如果低於標準值,代表水質偏酸,可能是魚吃太飽,下痢了,或是魚飼料過剩,也會導致水質過酸,就必須減少飼料,「盡量讓魚吃七分飽,水質好,肉質自然就好!」他堅信只要能嚴格管理魚兒生長環境,就不需要浮濫使用藥物,七星鱸魚也能健康地成長。

地下水如同救命水!

  「一般的魚池深度只有1.5米,我的魚塭有5米,平常水位維持在3.5米,魚塭內水位比地下水位低時,水會由地下自然匯流入池,不僅可以減少地下水使用量,也不怕池水乾涸。遇大雨也有1.5米的預留空間,儲留雨水,可防止潰堤、魚隻溢流的情形!」一般養殖戶多採傳統密集式的養殖方法,而且需靠抽用大量地下水來中和及取代池內用水,以保持純淨的養殖水質,魚池深度不夠,蓄水量不足,更容易於颱風豪雨來臨時,魚塭池水暴漲,活魚四處漂流。

  目前嘉義縣大多數仍是非法使用地下水井,柯德義堅持依法取用地下水,向嘉義縣政府申請地下水水權。「地下水如同救命水,關係著後代子孫對水土資源利用的關鍵!」柯德義表示過去抽地下水,只要用4支水管(一支水管4公尺)就可以汲取,大部分時間不必使用抽水馬達,地下水也會自然湧出,現在卻要20支水管(80公尺)以上才有地下水水源。「阮的魚卡慢大,但是對環境、對消費者攏有一個交代,台灣養殖漁業才能永續經營!」對於這塊自小生長的地方,柯德義選擇善待土地與水源,以不污染、不影響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養殖安全、自然的七星鱸魚,為更多消費者帶來健康與快樂,就像養殖場以「福爾摩沙」命名般,留給下一代美麗的無「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