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9年3月2日-豐水期也缺水、因莫拉克颱風才解除的乾旱事件本專欄作者為張炎銘先生

  發刊期數:第0079期/ 發布日期:103/07/18

臺灣從每年11月開始就進入枯水季,降雨稀少,必須仰賴水庫蓄水提供各標的使用,直到汛期開始,如此周而復始,但2008年當年夏天,馬祖就缺雨,因此南竿自2008年8月5日已採取第一階段限水措施。

從2008年的豐水期開始,水利署即注意到臺灣北部地區降雨偏低,因此在2008年11月25日,北水局已召開水資源調配會議,採取延後供灌、民生及工業用水總量管制等措施,12月16日,南竿已實施供3天、停1天的限水措施。

2009年1月,降雨仍不如預期,北水局因此請台灣自來水公司向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每日購水35萬噸以上,預為綢繆,並評估若依「自來水停止及限制供水執行要點」實施時,如何採取配套措施。

但旱情延續,3月2日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成立,3月12日更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但對付乾旱,能採用的因應措施仍是區域調配、農業用水打折供應、民生及工業用水總量管制及夜間減壓供水、辦理人工增雨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方法。但此次抗旱期間歷經3場豪雨、6月的蓮花颱風及7月中旬的莫拉菲颱風,但都未能帶來足夠的降雨,是豐水期也缺水的範例。

直到8月8日莫拉克颱風直撲臺灣,在短短的兩、三天內灌飽了多數水庫,才解除旱象,8月28日旱災經濟部緊急應變小組也撤銷。

乾旱其實不只會發生在枯水期豐水期時若梅雨颱風雨量不如預期,也會發生旱災,只不過一場豪雨颱風就豬羊變色、乾坤顛倒。

全世界少有像臺灣如此地旱澇不均,水利單位因此格外辛苦;水利工作者也必須要「認命」,可能必須一手抗旱、一手防洪


【補充說明】水情燈號限水預警:水利署以5種燈號來表示全台15個供水調度區及澎湖、金門、馬祖3個離島調度區的水資源情況。藍燈代表水情正常、綠燈代表水情稍緊、黃燈代表已實施第一階段限水措施、橙燈代表已實施第二階段限水措施、紅燈則代表已實施第三或四階段限水措施。

藍燈時正常供水;綠燈時加強水源調度;黃燈時夜間減壓供水;第二階段限水措施則是停供噴水池等可停供之水及減供大用水戶用水;第三階段限水措施則是分區輪流甚至全區定時停止供水。

燈號發布頻率,原則上藍燈及綠燈為每月一次,黃燈、橙燈及紅燈每旬(每10日)一次,必要時增加頻率。

2014年5月21日中央災害防救會報通過水利署提報修正各級旱災應變組織開設機制,將應變組織成立時機改以各供水區水情燈號、並判斷水情是否持續惡化為準,但燈號的意義與限水措施還是一樣的。

相關圖片

若有相關照片或典故要提供,請寄水利署資訊室黃富馴(E-mail:a210060@ms1.wra.gov.tw),並請留下聯絡資料,以利作者採用參考時可以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