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淡水河流域水情中心規劃課 陳美蓮

  發刊期數:第0082期/ 發布日期:103/08/08

淡水河流域是台灣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台灣的心臟,低窪的地形加上複雜的河流,在早期是臺灣容易淹水的地區之一,每年5至10月的汛期都是沿岸居民最擔憂的時刻。

為了淡水河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政府於民國66年成立淡水河洪水預報中心,爾後為了改善指揮調度之流程,於民國86年改為淡水河流域防洪指揮中心,現今則更名為淡水河流域水情中心,利用傳訊科技蒐集水文氣象資訊,進行展示、分析與研判,研究擬定防洪操作方案,並依此成果下達防洪操作決策,提高各項防洪設施功能,並提供社會大眾即時防洪訊息,自此開展了臺灣水利防洪的新里程,也為淹水可能帶來的損失劃下了第一道的停止線。

並且隨著科技的發達、電信設備的更替,我們可以有更精確的方法得到未來的雨量情勢,也因此更能在氣候變遷的戰爭中取得制敵先機。

淡水河流域水情中心利用無線傳訊、網路科技蒐集水文氣象資料進行展示分析與研判,硬體方面在流域中設置即時遙控雨量站、即時遙控水位站、中繼站,抽水站等水利站體設施,亦接收中央氣象局、石門水庫翡翠水庫之水文資訊,打造縝密的河川監測網。同時將軟體與硬體相互整合,建構水文氣象資料蒐集系統、洪水預報系統、水情展示系統、決策預警系統,四大系統並透過系統間相互彙整、連結、分析資料,最後不僅透過微波衛星、無線電、光纖等,進行預警通報,精確傳遞防洪訊息打造「洪水預報模式」,亦建置「水文資料庫」,將歷年重要水庫水位、地下水、雨量、潮汐等資料彙整,作為分析預判的基礎、即時掌握降雨量變化,讓淡水河流域水情中心能夠下達精準判斷。

淡水河流域水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