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重現對舊時灣澳的平穩與感動 馬祖復興沃口植沙工程

  發刊期數:第0096期/ 發布日期:103/11/14

作為台灣安居樂業前線的堡壘,馬祖地區因長年戰地任務的特殊性及各島嶼花崗岩地質的特性,在海岸的防護需求上,除了軍方作為前線的局部防禦工事,海岸線尚鮮少有人為的開發破壞。

而花崗岩地質在數萬年來自然風化,所造就的各類天然峽灣、沙灘等條件,不僅是由大自然所形鬼斧神工的傑作,也是馬祖地區最具觀光價值的寶藏。然而,當地居民及軍方仍在戰地時期,基於對大海的不了解,在各地峽灣內取拮石,立起了一座座動輒高過5米以上的海堤

雖是為保護在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所作出之選擇,無可厚非。惟未經各類科學評估及水工模型試驗便魯莽施作的高堤,不僅寄予初衷所考量的禦潮功效有限,高聳的海堤及峽灣內消失了的原有沙灘,反導致海浪溯昇能力增加,海堤越波溢流情形亦隨之惡化,每逢颱風暴潮,對於在地居民所造成的威脅反而加劇。

相關圖片

第一河川局基於馬祖地區地方需求,於100年對現況較具危急性的南竿復興村沃口海堤進行了防潮、禦浪的可行方案規劃。除以模式評估各類在現況海堤不再加高,溢流量仍能達到規範要求的方案下,降低暴潮事件對在地居民的威脅性外,也考量在地漁民生計需求,不作出太大的功能調整,更有甚者,大膽地將植的概念加入保護海岸的方案中,盡力恢復峽灣內天然灘的景觀。除希望能令暴潮事件對峽灣內威脅性盡可能消除的前提下,再令各峽灣能有更多的觀光、休憩等附加價值。

相關圖片

規劃後方案由連江縣政府配合堤身改善工程,進行細部設計後自102年4月開始進行發包施作,於本(103)年10月中竣工,雖說尚未於完工後經颱風暴潮的考驗,惟其實本海堤改善工作及其前方植工程在進行後期植工作時,曾經歷了6至10月的哈吉貝、麥德姆及鳳凰等颱風事件洗禮,颱風所帶來的波浪均能由沙灘消能,少有直接衝擊後方海堤堤身情形,冀望未來本灣澳的復育不僅能有效保持植後的消浪功能外,也能使當地居民重溫對舊時灣澳的平穩與感動。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