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資源環境教育研習課程 第四場次中辦室內課

  發刊期數:第0096期/ 發布日期:103/11/14

水利署103年度環境教育研習課程第四梯次於9月24日在台中辦公區舉行,由劉昌文副總工程司揭開序幕。

課程邀請到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蔣鎮宇特聘教授,以及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汪靜明教授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演講。

第一堂課由蔣鎮宇教授分享「外來種對水庫的影響-以刺軸含羞木為例」,分享外來種植物對環境、經濟、社會的影響。在多種外來種植物中,特別說明刺軸含羞木之來源、入侵與傳播方式,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刺軸含羞木目前分布於台東縣、屏東縣與高雄市等地之河床、馬路、港口淤積地,以及林道周圍,其更入侵台南的水庫,造成水庫淤積與消耗水源。另外像是香澤蘭、澳洲虎尾草、大黍等,也廣泛分布於台灣。外來種除了造成本土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植物群聚大幅改變、影響人類健康,更造成農林漁業之經濟損失。

相關圖片
蔣鎮宇教授演講

而台灣的外來種的數目與影響範圍都日益擴大,造成台灣生態浩劫。目前對於外來種植物的因應方式,包含建立監測機制、立法管理外來種、推動防疫檢疫工作的單一窗口制、推動外來種各項層面之相關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環境教育,增進民眾對外來物種影響的認識與認知,如此才能從根本面解決外來種植物的危害問題。

第二堂課則由汪靜明教授為我們分享「生態資訊整合應用於流域管理及環境教育」之課題。汪教授首先說明台灣水及流域環境資源與現況,以及台灣水環境之生態問題,而後分享台灣河川流域保育治理及生態資訊整合、水利工程生態檢核機制與棲地生態調查、介紹RHEEP快速棲地生態評估方法,其評估方式是整合對水域環境、水生植物河岸穩定度、底質多樣性、溪濱廊道連續性等項目的評估結果,作為棲地品質分類之參考依據。並以櫻花鉤吻鮭的家鄉,大甲溪為例,說明其棲地改善工程生態檢核評估機制建立與實作。

相關圖片
汪靜明教授演講

汪教授在《環境教育法》實施後,如何將環境教育的核心價值與流域管理串連,持續推動水資源環境教育平台,並以水利署為例,說明石門水庫曾文水庫有關生態資訊應用於環境教育發展推廣,介紹本署近年推動環境教育執行成果。汪教授整合流域管理之議題,透過環境教育,達到對環境與民眾友善的生態效益。

我們期盼透過課程內容讓同仁們認識水庫外來種課題,以及外來種對水庫生態系的影響。另外,為落實永續河川空間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等目標,透過河川生態系的調查研究,達永續水資源保育之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