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7月完成的德元埤水庫與蓮湖水庫張炎銘先生

  發刊期數:第0104期/ 發布日期:104/01/09

1956年7月-德元埤水庫竣工
  德元埤水庫位於台南市柳營區,是攔截急水溪支流溫厝廓溪水(龜子港排水)所形成的水庫水庫原是在清朝咸豐年間,由台南柳營庄劉德元先生獨資興建以灌溉下游農田,但興建完成不到4年就被洪水沖毀。
  1952年底,柳營地方人士組成「德元埤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積極展開再建工作。水庫由省水利局設計,嘉南農田水利會施工;再建經費中有一半是省府補助,另一半是水利會會員向農復會低利貸款,1956年7月水庫完成後,分6年償還本息。
  德元埤水庫集水面積3,211公頃,高6.7公尺、長635.5公尺,完成時庫容約只有385萬立方公尺。因水文條件影響,第一期水稻灌溉時仍然會缺水,第二期作時,水源充裕卻因庫容小,不得不捨棄水源而排洪,水庫效益大受影響。1974年曾文水庫完工供水灌溉,本水庫上游集水區屬於曾文水庫灌區雙期作稻田,灌溉回歸水大增,灌區才不再缺水。

1970年7月-蓮湖水庫竣工
  蓮湖水庫位於金門縣烈嶼鄉(小金門)的最北端,集水面積112公頃,是小金門公告的3座水庫之一。其位址原就是積水的低窪地,國軍建造路堤(兼溢流道)蓄水成湖,但原始容量太小,僅3萬立方公尺,一遇大雨即溢流,對水資源極為珍貴的小金門殊為可惜。
  為烈嶼鄉民生用水,國軍乃在路堤下游約400公尺處再建高5公尺、長90公尺土一座,蓄水總容量達8.5萬立方公尺。1970年7月本水庫完成後,雖然庫容已增,但還是常溢流,因此再建造埔頭分水系統,將部分集水區的水導入菱湖,以提高水資源運用。
相關圖片



【補充說明】水庫命名:水庫的命名方式並不一定。有些用地名,如寶山水庫寶山第二水庫(簡稱寶二水庫)皆因位於新竹縣寶山鄉;有些用所攔蓄的河溪名,例如新山水庫西勢水庫係攔取新山溪、西勢溪水(基隆河支流)而得名。而有的用附近山名,例如鳳山水庫;當然更有總統命名的德基水庫明德水庫勝利水庫擎天水庫等;還有省長命名的酬勤水庫,至於以私人名字為之的水庫僅有德元埤水庫中正湖水庫(1956年由彌濃陂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