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簡易人工地下水補注設施規劃與發展願景水利署水文組

  發刊期數:第0146期/ 發布日期:104/10/30

  有鑑於彰化及雲林所在之濁水溪沖積扇地區,長期以來即為一地下水資源供需嚴重失衡之地區,而在無大型水庫以蓄豐濟枯之情況下,未來受到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之衝擊影響,其發生枯旱之現象恐越趨頻繁,也預期各項用水負荷將移轉至地下水

  而在既有天然補注行為有限之情況下,除持續落實水井管理工作外,水利署亦積極尋求其他簡易且可行方法如地下水人工補注作為等,期能利用既有有限資源之情形下,改善地下水環境惡化之情形。

  過去四年,水利署依據「區域補注水源之可得性」、「土地取得之可能性」、「入滲補注可達之含水層」、「可否提升區域地下水位」,以及「土層之入滲率」等評估原則,選定濁水溪下水埔河段區域,配合所屬第四河川局每年河川疏濬作業,並取疏濬或挖深後之現場石素材,就近堆置成簡易滯水土堤之最經濟方式,設置台灣首處利用河道於枯水期遲滯河川水進行地下水補注之簡易設施,迄今亦已驗證並獲致諸多成效,惟主要影響區域尚未擴及至扇央及扇尾等受地層下陷更為嚴重影響之地區,是以若能提供有效且推動全面之地下水補注工作,對於彰雲等水土資源狀態失衡之地區應有相當之助益;而地下水補注設施即具有不需大面積施設範圍、無需考量土層入滲特性、可鑿設並引注地面水至較深層之含水層進行補注之優勢。

  因此,為能持續、全面辦理與提升地下水補注之效益,水利署已著手評估設置樁進行地下水補注之方法,現階段並選定雲林縣新虎尾溪湳仔橡皮附近,進行相關現地調查與數值模擬工作,以評估推動效益。由於樁之設置對於地下水補注確實有其效益,並具有可快速補注至較深含水層,且無需使用大量土地等優點,因此,未來水利署將持續評估其效益與可行性,並彙整其完整之評估成果,以作為後續地下水保育相關工作推動之參考。

簡易人工地下水補注設施規劃與發展願景 簡易人工地下水補注設施規劃與發展願景
圖2 新虎尾溪補注井現地鑽探與地下水觀測井位置分布圖 圖3 地下水數值模擬-暫態率定後之區域等水位線分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