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暢談蘭陽溪揚塵抑制作為第一河川局 李東盛

  發刊期數:第0201期/ 發布日期:105/11/18

  蘭陽溪年平均降雨量為3,256mm,擁有豐富水資源、自然生態及河岸景觀,惟夏、秋季節當相對濕度低於70%且風速達4M/S時,造成中下游一帶極易颳起之嚴重風吹,尤其颱風過後,河床水道變動,洪水狹帶沈泥等懸浮物堆積於河床表面,致使裸露面積增加,大風一颳即漫天飛河川所產生之揚塵不僅造成空氣品質不良,也對沿岸居民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覺醒,空氣品質之良窳愈來愈受關注,第一河川局自100年度起即針對蘭陽溪揚塵整體改善計畫編列預算執行。

  101年期間由於受蘇拉颱風影響大洲堤尾處高灘地堆積大量泥,受風揚影響造成兩岸居民受風之苦,屢受民眾及媒體關注,第一河川局為快速改善揚塵現象於大洲堤尾處立即種植狼尾草約15公頃,雖立即改善揚塵事件,但又受到環保人士質疑狼尾草為外來植物會破壞原有蘭陽溪生態環境。第一河川局於102年開始於裸露地改植原生植物甜根子草,同年秋冬季亦如預期長滿甜根子草並開滿雪白花穗,美不勝收吸引民眾駐足欣賞拍照,惟甜根子草種仔亦隨風漂散至兩岸農田,造成農田長滿甜根子草影響農民種植亦受到地方陳情抗議。

  第一河川局改善揚塵現象又需兼顧河川環境治理,105年更研議於員山堤尾高灘裸露地以「兼具景觀與營造可食地景效果」的思維,嘗試種植地瓜約1.5公頃,經種植後大片青綠景象不僅成功營造自然河川環境,且對抑制揚塵之成效尤為顯著,經協調當地社區(七賢社區發展協會)願意主動認養由公民協力照顧;負責修剪、灑水等維護工作,讓目前現地植生覆蓋維護能循環永續,除大幅減少維管經費負擔,亦可提供社區多功能的活動空間,間接促進生態教育及社群交流等效益創造雙贏,達到減輕河川地揚塵及兼具共耕、共有、共享的目標。

  未來第一河川局針對河川揚塵抑制作為,將續研議透過公眾參與,以物種多樣的概念,結合生態保育與環境綠化的目的,以河川公地種植兼具景觀性與可食性的植物,期以解決蘭陽溪面臨的揚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