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區域排水情勢調查及作業流程水利規劃試驗所

  發刊期數:第0305期/ 發布日期:107/11/16

「生態檢核」的支柱在於生態與環境等背景資料、民眾參與及長期資料的累積。臺灣區域排水達1673條,與人類生活交互影響頻度高,關聯性強烈,如何使用經濟有效率的方式,萃取出具代表區域排水特徵的調查方法與流程,同時又能將民眾參與納入情勢調查流程中,並建立長期、高頻度、高密度的生態與環境資料累積機制,除了可為長期公私協力提供運作模式外,也是執行「生態檢核」與「水環境改善」的必要手段。因此水利規劃試驗所研擬提出「區域排水情勢調查及作業流程」。

水規所以區域排水環境管理及營造需求為目標、以生態與環境調查資料為背景,結合民眾參與區排環境管理,105年初擬區域排水情勢調查方法及作業流程,106年選取中央管區域排水-新竹縣市客雅溪排水為實地測試案例,完成區域排水情勢調查作業手冊(草案),並於107年推動「參與式調查」。

區域排水情勢調查包含「專業調查、專題調查及參與式調查」,作業架構如圖1。106年選定客雅溪排水為測試案例進行測試時,根據客雅溪排水現場環境勘查及蒐集前期資料整理,依區排樣態及特性分別選取保育型、農業型及都市型之二油橋、花園橋、中山橋等3個樣站進行專業調查與參與式調查,因無重大環境管理課題未啟動辦理專題調查。

  • 圖1 排水情勢調查作業架構圖

「專業調查」主要依循河川情勢調查作業要點,配合臺灣區域排水具水道尺度小、生物組成相對略貧乏、人為干擾多、環境自然度低、人類利用排水型態多樣等特性,簡化生物調查項目及修正針對水域相關物種之調查方法,增加水道環境調查及人文活動調查。「專業調查」成果可協助指出「參與式調查」可關注或操作物種。106年試辦「專業調查」包含水道環境調查、生物調查及區域利用調查。水道環境調查包括物化環境調查(含寬度、水深、流速、流量、底質及水質等)、水域環境調查(含水域型態、水域廊道連續性及溪濱廊道連續性)及景觀調查(含景觀美質、區排植栽美質及河岸型式調查);生物調查包括水域生物調查及陸域生物調查。區域利用調查包含土地生態容受力及民眾活動型態等調查。調查成果可製作區排環境資訊圖如圖2。

「參與式調查」包含流況、水質、生物及景觀感受調查,106年試辦參與式調查著重於方法之測試,因此廣邀客雅溪排水沿岸之鄰里民眾參與,分別辦理多次培訓及實作,流況調查項目有流況、水深、流速及底質,依各調查樣站環境特性,及是否可進入排水中,而採用不同的調查方法;水質調查項目有水的顏色、濁度、氣味、水面是否有泡沫或油漬(感官法),以及檢測溫度、溶氧量、pH值、濁度生化需氧量COD(簡易器材檢測法);生物及景觀感受均採目視觀察法,透過民眾參與過程修正調整參與式調查之方法及作業流程,民眾參與式調查過程紀實如圖3。

  • 圖2 區排環境資訊圖
  • 圖3 民眾參與式調查成果紀實

107年水規所更廣泛推動「參與式調查」,選取新竹客雅溪、冷水坑溪、臺中南屯溪、南投隘寮溪及水尾溪等5條區域排水,每處排水至少已培育6位以上具備獨立操作「參與式調查」之區排守護大使(如合影照),使民眾更關心排水環境,產生自發性調查,且達到公私協力,提高區排情勢調查資料之效果,並促進公部門與民間持續溝通,且受邀參與地方活動,利於宣傳推廣活動,未來水利規劃試驗所將開發i水APP,方便民眾進行調查和累積資料庫,做為水環境營造推動的參考。

  • 成果發表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