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tory of Water聽水的故事」特展---探索一場充滿科學與人文對話的水源之旅

  發刊期數:第0050期/ 發布日期:102/12/27

  「聽水的故事」特展是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策劃,水利署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辦理。在台北展出期間好評不斷,為了能讓更多民眾可以更瞭解「水」、珍惜水資源,「聽水的故事」特展於12月12日起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正式登場!

  水利署賴伯勳副署長表示,因水與人們的親密關係,進而發展出水的文化與故事,水也因氣候變遷而變的愈來愈重要,未來如何面對水才是本展最重要的議題。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表示,本展不以說教方式呈現,而以體驗及小故事的方式讓民眾珍惜水,本展在北部創下12萬參觀人次,希望藉由館際合作方式讓南部民眾資源共享。相關圖片

  水是大自然中唯一可以同時以固態、液態、氣態存在的奇妙物質,水是生命之源,人類文明的起源也和瞭解水循環的奧妙息息相關,面對水的未來,我們能做些什麼?什麼是「水足跡」呢?水究竟對人類有多重要呢?納米比亞的沐霧甲蟲如何在年降雨量不超過100毫米沙漠生存呢?來趟水資源探索之旅,讓我們一起認識水的科學、文明與未來。

  科工館陳訓祥館長表示,感謝水利署及策展團隊共同推廣科普教育,該館一直以綠博館方向前進,6樓「水資源利用」展示廳內有全國首創「風雨體驗屋」,也歡迎大家前來體驗。

  本展總共分為三個區塊:水的科學、文明、未來,當中呈現多款有趣的互動設備,包含龍骨水車、阿基米德螺旋水車、水龍頭比一比、節水36計等展示單元,民眾可以動手操作、實際體驗,透過與水互動的設施引發民眾視覺、觸覺及知覺上對水的感受力。相關圖片

水的科學

  在這裡可以動手體驗並學習水的三態、學習表面張力、連通管、虹吸現象等相關科學知識,同時也介紹四位研究水的科學家:拉瓦節、卡文狄士、奈可爾生及佩羅,他們分別對水的化合分解及水循環的研究有極大的貢獻。一群對水著迷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如何發揮想像力,探索水的奧妙,開啓人類的視野,解決生活中關於水的問題呢?他們的故事將在歐洲小劇場呈現。

水的文明

  人們的文明和水息息相關,許多古文明為適應各地不同氣候條件發展出不同的取水及儲水的方式,許多遺跡存留下來,如今成為著名的地景,如印度的階梯水井、土耳其的地下水宮等。為了取水,並利用水力,東西方的人們各自發明了不同的水車,用以灌溉取水,也用於鋸水等工作,後來也發展出水力發電。亞洲的小劇場即介紹第一個點亮臺北三市街街燈的龜山水力發電廠的故事。

水的未來

  地球的水資源其實相當有限,世界各地有些地區飽受缺水之苦,有些地區卻遭受洪氾之災,面對這些問題,人們發展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包含可以一邊玩一邊取水的Playpumps、捕霧網、新生水、海洋深層水等等。

  本展從水與人文發展的故事著手,融合環境教育、科學、人文與藝術,和多種與水相關的小劇場及空拍攝影師楊亞祖貝彤(Yann Arthus Bertrand)以水為主題的影像作品,來說明水如何不斷地塑造、更新與滋養人類生存的土地,以及隨著時代的不同,人類為控制水所付出的努力。而其特色在於過往相關的展覽,都是教導民眾如何善用水;民眾應該先認識水,才能珍惜、保護水資源。

 

展覽名稱Story of Water聽水的故事」特展

展示期間102年12月12日(週四)至103年4月13日(週日)止

展示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地下一樓宇宙之星廣場

新聞來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