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月-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成立營運及直潭壩、烏溝蓄水塘、后沃水庫竣工(本專欄作者為張炎銘先生)

  發刊期數:第0068期/ 發布日期:103/05/02

1.2002年1月-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成立營運

濁水溪是臺灣最長的河流,其水源供給彰雲地區農業、公共給水及發電之用,但因水量豐枯懸殊,枯水時常有搶水、分配水的困擾,豐水期則取、引水設施常遭洪水沖毀或泥掩埋,1960年開始即有「共同引水」的構想與規劃。但單純將灌溉引水設施「共同化」,其經濟效益並不高,直到政府核准開發「雲林離島基礎工業區」,考慮所需的工業用水及雲林地區使用地下水當公共給水的水質不佳、地層下陷問題亟待解決,乃促使行政院提早在1990年10月就同意本計畫部分工程先行開工,1993年5月,本計畫才奉行政院同意可全面推動,2001年12月完成,2002年1月,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成立並正式營運。

集集攔河堰是國人自行規劃、設計、施工者中規模最大的攔河堰工程。本長352.5公尺、高15公尺,溢洪道閘門有18座、排沙道閘門4座,還有魚道1座,閘門之多也是全國冠軍。攔河堰下游北岸進水口計畫取水量每秒70立方公尺,聯絡渠道長51公里,除灌溉彰化水利會灌區、八卦山高地外,還提供名間電廠發電;南岸進水口計畫取水量每秒90立方公尺,聯絡渠道長38公里,除供應南投竹山、雲林兩水利會灌區用水外,還供水給濁水電廠發電;此外另有工業用水專用管路42公里,從林內送水至麥寮供應工業用水給六輕,並補充公共給水之不足。由於進水口規模是全國最大,雖然集集有效蓄水量僅有1,000萬立方公尺(因淤積,2010年測量時僅剩425萬立方公尺),其年計畫最大引水量卻高達20億立方公尺(2012年實際約22億),占了濁水溪年流量約三分之一,遠高於曾文水庫的10.5億立方公尺(2012年實際約7.3億)及石門水庫的8.15億立方公尺(2012年約9億),為國內年取水量最大之水
相關圖片

的南岸聯絡渠道在林內附近有一座直徑100公尺、面積8660平方公尺、深6.8公尺的「八角型分水工」,或稱「八卦池」,其蓄水量達45,000立方公尺,有2個方向的進水門、5個方向的分水門,具有調整、靜水、沉功能,設計成八角型,不但是國內首例,亦是亞洲創舉;不但是觀光景點,也是水利單位、學界非常值得一看的教學、觀摩實際教材。

集集完成後,為對這工期長達10年的跨世紀(1990年至2012年)水資源開發計畫留下完整紀錄,水利署特別在集集共同引水管理大樓內闢設展示中心,稱為「臺灣水資源館」,分別從點(集集共同引水工程)、線(濁水溪)、面(臺灣水資源)提供免費參觀,讓遊客除了飽覽攔河堰附近心曠神怡風光外,還能對臺灣水資源也會有完整而整體的概念。

集集攔河堰在規劃時,為保留右岸「開闢鴻荒」國定古蹟,特別改變軸位置並將溢洪道孔數縮減一個,為此古蹟工程經費多花約2億元,計畫總結算為238億元。該古蹟是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總兵吳光亮率軍開山闢荒而特立此石碣。此外南側山頭有隆恩圳隧道縣級古蹟,附近還有林先生廟(協助施茂榜導水入八堡圳)、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在林內,個人參觀注意其開放時間只在每月第二、第四週星期三下午)、烏塗濁水發電廠。目前集集攔河堰已是集集地區風景線一環,假日遊客如織。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最近幾年有人批評集集造成濁水溪下游揚塵及影響高鐵行車安全,個人認為值得商榷,曾於2011年6月18日於自由時報發表「集集尚難證明影響高鐵安全」,如附錄一供參考。

2.1978年1月-直潭壩竣工

直潭壩位於新北市新店區,係攔取新店溪水源,提供直潭淨水場每日約250萬立方公尺原水的重要水

直潭壩從1973年10月動工、1978年1月竣工,集水面積67.9公頃、設計容量約417.7萬立方公尺(2009年10月實測剩約191.9萬立方公尺),最主要是利用7座弧形閘門控制及抬高水位,再由大右岸上游約150公尺取水口取水送直潭淨水場處理。直潭淨水場經過增建第二原水管及幾次擴建淨水設施,每天可處理超過330萬立方公尺原水,不但是大台北地區供水量最大者,也是全國供水量最大的自來水場。

3.2000年1月-烏溝蓄水塘竣工

烏溝蓄水塘位於澎湖縣望安鄉的將軍澳嶼。全國96座水庫中,以「蓄水塘」名之的水庫則只有烏溝蓄水塘,可想而知,本水庫應該相當小,小到根本只能算是池塘。沒錯,本水庫集水面積146公頃,總容量只有約3.3萬立方公尺,約是13個奧運游泳池大小容量而已。

水庫容量小,當然供水量少,每天僅約100立方公尺,但卻是望安鄉重要的水源設施。望安島原有座西安水庫,該水庫自1990年10月開始營運,除了供給望安島外,更透過1,400公尺長的海底管線供水給將軍澳嶼,只是一遇枯旱,望安島自用都不足,如何能夠外送?故將軍澳嶼居民亟需獨立水源,水利署乃建設長70公尺、高12公尺的混凝土重力壩,開發的原水成本高達每立方公尺97元,不計成本要解決將軍澳嶼供水問題,本蓄水塘小雖小,可千萬不能小看。

4.2007年1月-后沃水庫竣工

水庫位於南竿島西北方,中央公路與珠螺公路交會點附近,199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工程顧問公司設計,2003年1月發包,剛開始由於實際基礎深度與設計深度有差距,變更設計而進度稍有延宕外,工程於2007年1月順利完成。水庫集水面積51.6公頃,總容量約56.7萬立方公尺,長196公尺、高18公尺,是馬祖地區最大的水庫
相關圖片

【補充說明】共同引水:以前水利會取水乃是各建攔水及取水口,不但設施易遭洪流沖毀而且常有取水糾紛,共同引水乃建造共同又堅固的取水口,再利用聯絡渠道輸水分配使用,以替代原濁水溪流域舊有、簡易的14處攔水及18條灌溉系統的取水口。

附錄一 

集集與高鐵安全

地層下陷的問題因工程會李鴻源主委「高鐵壽命剩不到十年」一說,最近沸沸揚揚。同樣,又有人怪罪起集集攔河堰,認為打掉攔河堰就可解決地層下陷的問題,筆者認為有待商榷。

集集攔河堰的功能,主要是「共同引水」。所謂「共同引水」是因過去水利會取水不穩定,取水口易遭洪水沖毀,因此建造共同又堅固的取水口,再利用聯絡渠道輸水分配使用,以替代原濁水溪流域舊有、簡易的14處攔水及18條灌溉系統的取水口。另外攔河堰及八卦池(林內分水工)的庫容也蓄存發電尾水,讓濁水溪上游水力發電後排放的水資源更有效利用,因此能增加民生與工業用水攔河堰從民國91年正式供水迄今,每年平均供水約18.3億立方公尺,對水資源的分配利用居功厥偉。

有人誤以為集集是為六輕而建。其實在18.3億立方公尺用水中,工業用水只占1.06億,農業用水卻占17.01億。六輕用水比較之下並不多,卻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但仍有人質疑國家「賤賣」用水給六輕,其實,六輕只在豐水季有水權豐水期的水與其讓其流入大海,為何不供給工業用水?但六輕在枯水期因此向水利會「買水」,衍生出另外的問題,則應該另謀解決,例如六輕自設海淡廠或使用再生水,不該「牽拖」集集

集集影響地下水補注?民國八十年代經濟部開始地下水觀測站網計畫,水利署與地調所通力合作,已把濁水溪沖積扇弄得一清二楚。地下水補注區在所謂的「扇頂區」,行政區約在溪州、西螺以東地區,其以西地區的地質則因多次的海進、海退,在地表面下300公尺內就有二、三層阻水層,地面水根本無法垂直補注。當時水利署委請台大地質系劉聰桂教授研究地下水的年代(地下水定年分析),發現中下游地下水都有數萬年的年齡,結論不但與地質狀況相呼應,也證實地下水補注之不易。集集在概念上也許稍有影響地下水補注,但迄今並無科學驗證。

彰雲地區地層下陷嚴重,主因就是地下水抽用超出補注量。而其中又以深層抽水影響最大,因深層地下水難以補注。要治本,必須將耗水產業移除,因此有一期作休耕轉旱作、節水灌溉等構想。六輕高層也要有社會環境已變遷的認知,過去因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而享有低廉水價的環境已不復見,不要只想向水利會「購水」而落人口實。而治標上,高鐵沿線三公里內一定要封井,尤其非法深井列為最優先,因抽水形成洩降錐,有其影響範圍,三公里應已足夠;而深井補注不易,很容易因土壤壓密造成不均勻沉陷而危及高鐵安全;此外搭配「新違法水井即查即填」的措施,筆者相信高鐵十年後仍是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