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河川分署112年辦理2023年全國河川日,並舉辦相關一系列活動,分別為水道風險、土地洪氾、水岸縫合、藍綠網絡及公私協力新思維之主題。水岸縫合主題於東螺溪進行走讀,由二水的開臺國聖王紀念碑出發,接著至溪州石𥔽、武聖宮、阿彌陀佛石碑、北斗東螺開基祖廟天后宮及溪湖震福宮雷神廟等。藉由走訪東螺溪沿岸水文化歷史足跡,認識水域治理、水文化及歷史知識,使歷史文化與水重新連結。
在尋訪水文化歷史中,可以發現過往居民沿濁水溪而居,並興築水利設施,引取濁水溪水資源,灌溉農作物,卻也因早期濁水溪河道搖擺不定,下游水災事件頻繁,沿岸村民便透過宗教信仰,例如保生大帝及國聖王等;水神文化,例如石𥔽、拜溪王等來尋求保護。石𥔽相傳為清朝道光年間,在一次大水災時,主流之東螺溪衝擊村庄,傳聞村民奉祀的關聖帝君顯靈,指示在溪邊豎立一座石𥔽可破除水患,村民依指示豎立石𥔽,果然河水不再進犯村莊,進而成為在地村民的重要信仰。而東螺媽祖也有保護在地居民,破除水患的傳說,相傳大水災前一天東螺媽曾託夢給當地居民,故居民認為媽祖以神力解除洪水災難,保全居民生命,往後每年農曆8月12日東螺溪沿岸都會做水醮、拜溪王以求平安。
以往我們只認識河道內的水利構造物,卻忽略了沿岸之水文化歷史,透過這次走讀活動,讓我們認識珍貴的歷史,使這些歷史足跡能夠在新世代中留存,並且不斷被詮釋與學習。期望未來水文化更受到重視並活化應用,世世代代不斷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