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資源環境永續利用-雨水貯留推動與建置保育事業組

  發刊期數:第0564期/ 發布日期:112/11/03

近年因極端氣候變遷的影響,未來水文環境變化更具高度不確定性,如何珍惜寶貴的水資源不再浪費,如何將生活、環境中的水資源收集與利用,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自106年起即針對全臺灣具有雨水利用潛力之機關、學校或風景區等,推動「雨水貯留系統建設計畫」以廣泛建置雨水貯留利用系統,減少對自來水的需求依賴,延長自來用水供應的時間。

雨水收集後,經過處理即可提供做為包括如廁所沖洗、植栽澆灌、景觀池補助水、清潔地板…等生活雜用水之利用,在世界各國已相當普遍。雨水貯留利用技術只需要簡單的安裝、維護及操作,也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及控制;直接透過所居住之建築物屋頂、屋簷所裝設的天溝、落水管,或直接透過降雨在地表面等以天然地形等方式收集雨水與地表水,過程中再經由處理(或稱淨水設施)包括如攔汙、沉澱、過濾等方式,篩除掉水中的落葉、雜物等,最後配合二元供水管線,即可用於非飲用用途的替代性補充水源,亦可減少自來水的長程運輸成本及降低維護費用,達到水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

為了提升水資源管理技術及使用效率,透過「雨水貯留系統建設計畫」對全臺推廣與建設雨水貯留利用系統,結合廣泛的系統設置與學校環境教育,除可提供滯洪效果,加強水資源運用外,並發揮節能的水資源環境教育功能;讓節水的角色由因應枯旱的緊急措施,轉型成為建構永續水資源的常態作為,並透過跨部會共同執行及中央與地方協力,期使臺灣於民國120年邁入節水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