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慈濟師兄姊與淡水河的百年邂逅水利規劃分署

  發刊期數:第0606期/ 發布日期:113/08/23

113年5月13日慈濟的師兄師姊一起到新店水工大樓看北臺灣的母親河-淡水河百年回顧展、參觀戶外園區大臺北防洪水工模型以及水利署防災應變中心。

淡水河為臺灣北部最重要的河川。航運之便及灌溉之利造就了臺北平原的發展與臺北城的誕生,可說是北臺灣文化的母親河,也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洪災與治水的歷史也在這條河道上交織,透過展覽時間軸,探究這條河過去所面臨的問題與未來挑戰,回顧淡水河水利百年發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初探1901年~1945年:日治時期治洪到城市發展水利設施規劃。擘建1946年~2005年:戰後水利建設傳承更新,陸續完成大臺北防洪建設韌脈2006年~迄今:除硬體建設之外,未來氣候變遷下建構韌性承洪調適及水資源發展。

戶外園區的大臺北防洪水工模型,讓師兄師姊們如同親臨淡水河現場,學到了水工模型製作的概念,像是模型縮得多小、水利前輩說的”種石頭”原來是要調整模型河道的糙度等這種水利小知識,水工模型這種做中學的精神,亦與慈濟師兄姊從事各項慈善事業一樣,從做中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

參觀完淡水河百年回顧展與大臺北防洪水工模型,接著參觀防災應變中心後,更加了解水利人在背後到底默默辛苦付出了多少,從雨水還沒下到地面時就開始防災整備,下雨時要密切注意各地是否有淹水,除此之外還了解到隨著科技觀測手法已趨成熟,智慧科技是如何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對抗災害,提高治水防災效率,降低資訊死角,達少傷亡減災損的目標。水利人默默守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就如同慈濟人守護大眾法身慧命一樣。

結束後,師兄師姐們都對這次美好的參訪讚不絕口以及感恩滿滿,也對園區發展有著很多期許及建議,像是學習單、水利知識往下扎根、專有名詞短影音介紹等構想,替未來展示規劃提供良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