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凱米颱風曾文水庫防洪運轉與防淤操作案例分享南區水資源分署

  發刊期數:第0617期/ 發布日期:113/11/08

113年7月下旬,臺灣遭逢凱米颱風侵襲,是繼莫拉克颱風後最具威脅的颱風曾文水庫集水區累積降下1,078毫米之雨量,且其雨型為雙峰分布,對水庫管理單位防洪運轉操作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最大時雨量分別達到55毫米及46.1毫米,曾文水庫洩放水量(5億2,394萬立方公尺)更超過了一個水庫的庫容量,可曾想在凱米颱風襲臺之前,臺灣南部地區仍在為防旱努力,儘管如此,因中央氣象署針對凱米颱風預報降雨量相當驚人,曾文水庫罕見於蓄水率僅不到52%,就預先啟動調節性放水,以因應凱米颱風可能帶來之豪大雨

在凱米颱風登陸後,為曾文水庫集水區帶來豐沛雨量,其中第一波洪峰入流量為每秒5,468立方公尺,第二波洪峰更高達每秒6,451立方公尺,也因為曾文水庫已提早執行調節性放水,於第一波洪峰時,曾文水庫最大放水量為每秒2,000立方公尺,而在第二波洪峰時,最大放水量則提升至每秒4,350立方公尺,最大差別是於第二波洪峰通過後曾文水庫蓄水率已達90%以上,同時須考量水庫安全及下游河防安全,因當時集水區降雨量仍相當大,水庫管理單位因此在第二波洪峰時提高水庫放水量,值得慶幸的是,後續雨勢趨緩,曾文水庫也逐步調降放水量,此次水庫放水並沒有造成下游溢堤致災,達到水庫滯洪(減洪)及蓄豐濟枯的功能。

凱米颱風除為水庫帶來豐沛的水量,同時亦夾帶大量泥入庫,為利水庫防淤,水庫管理單位透過即時監測水庫泥沙濃度,觀測到最高入庫泥濃度約3萬ppm(百萬分點),且有上升趨勢,研判可能產生異重流,立即啟動水力排砂,以減少水庫淤積。凱米颱風期間合計排量達258.41萬立方公尺,其中包含防淤隧道排量187.7萬,永久河道放水道45.62萬及溢洪道25.09萬立方公尺,係建庫51年以來最高排量之颱洪事件。

曾文水庫為全臺最大水庫,管理單位人員肩負使命,在降雨不確定性高的情境下,水庫管理單位往往需仰賴即時監控、氣象預報資料及歷史操作經驗來做判斷與決策,以應對颱洪事件。於颱洪期間執行水庫防洪運轉及防淤操作,在水庫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除確保穩定供水外,亦需兼顧防洪及防淤兩項重要目標,保障下游河防安全,達到水庫防洪減災、蓄豐濟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