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尖端地層下陷防治技術整合研究」技術論壇展成果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515期/ 發布日期:111/11/25

為加速解決彰雲地區地層下陷問題,找出total solution,水利署與國科會自110年開始合作進行「尖端地層下陷防治技術整合研究」4年計畫,整合國內多所大學頂尖教授及研究人員高達20,30人,從地下水環境補充調查、提升監測技術、下陷機制分析、原因探討、管理策略擬訂到沿海海水入侵確認及解決方案訂定等進行全面的整體研究探討及分析。為利計畫成果能符合需求,特由專家學者成立工作圈,每季管考計畫內容及進度。

計畫執行迄今1年半,已有初步研究方法及成果,考量學術研究方法具無數想像空間及多樣性,因此國科會於本(111)年9月19日召開「尖端地層下陷防治技術整合研究」技術論壇,對外展示初步成果,號召各路英雄好漢,華山論劍。活動當天,聚集約150人各路好漢熱情參與,上午場主要介紹初步成果,下午場則依主題於不同場地進行研究方法之深入討論,各場次參與人員均熱烈討論,除學研界人員外,與會者也包含產業界及各相關政府單位包括農委會、農水署、農糧署、營建署、地調所、縣市政府及高鐵公司等,計畫主要初步成果如下:

(1)地下水環境補充調查及資料分析與應用

建構具共識之濁水溪沖積扇區域地下水文地質架構,沖積扇地下水概念模式之邊界條件統一設定,水文與力學模式材料參數給定獲初步共識;以機器學習完成抽水量時空比例分配,進行抽補量模式及監測資料補遺與解算模組化。

(2)地層下陷檢監測技術提升

完成多深度光纖TDR及BOTDR自動化沉陷量即時監測系統研發,下半年進行現地測試;利用InSAR影像進行高鐵站體及沿線區域變形初步分析。

(3)地層下陷機制分析及預警管理

彙整研究區域(雲林)深度300公尺內之基礎資料庫與盤點歷年監測成果,分析結果顯示,彰雲地區下陷主控土壤類型均屬於細粒料,兩縣下陷差異主要在於土壤材料特性不同,雲林地區第5類(粉土)與累積下陷量相關性高;彰化地區顆粒較粗,為細以上粒徑材料。並已進一步建立地下水力學及土壤力學耦合運算模式,評析地層下陷變型現象並初步提出沉陷管理策略。

(4)海水入侵定義及範圍界定

由現有的數據可知,豐水期地下水受到海水影響範圍較枯水期大,可能因海水倒灌以及鹹水魚塭養殖導致土壤鹽化,進一步的受到雨水淋洗的作用,間接影響到地下水水質,後續將進一步以岩芯土壤的試驗,釐清並確定其影響深度。

本次論壇除了展現跨部會合作的工作成果,亦為首次以「全面探討地層下陷解決方案」為主題的技術交流活動,藉此機會更可讓各界深入了解政府各部門對地層下陷防治努力之成果及遭遇的問題,透過展現不同之研究方法,並經各方檢視探討,找出獲共識之解決方案深具意義。後續期待透過不斷研究探討、各界檢視,提出更符合現地之有效對策,徹底改善地層持續下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