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2與署長有約」,促成公私協力及對話合作綜合企劃組

  發刊期數:第0519期/ 發布日期:111/12/23

水利署於12月14日假甫落成新店水工大樓,與民間團體共同舉辦「2022與署長有約」座談,該活動於2012年開辦,今年邁入第11年,每年邀集河川社群NPO、關注公眾參與之民間組織,針對流域治理、水資源保育等議題,進行公私協力對話合作。今年參與的NPO來自全臺約60位民間夥伴,與署長及各單位主管、所屬機關首長與代表們齊聚一堂,進行熱烈互動交流。

今年同樣邀請NPO擔任評選委員,以「生態優先」、「民眾參與」、「特色創新」等4項指標,評選出公私協力優良案例,獲選者有第二河川局「與LASS在河川治理的共進」、第四河川局「農畜作伙拼,東螺溪水清-南彰化(東螺溪)空間藍圖整體規劃」及水利規劃試驗所「頭社盆地自然治理與管理之規劃與推動」等3件;另第三河川局「區域排水整治及環境營造計畫/旱溪排水(萬安橋至樹王橋)整治工程」、第六河川局「中央管防洪調適在地諮詢小組暨公私協力工作坊」及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公私協力行動環境教育體驗-以坪林崩山坑手作步道為例」等3案獲得特別獎。獲得青睞的案例包含引入創新技術協助各方對話與行動,營造有效之公共議題討論模式;或以促進河川生態多樣性、水環境永續、水文化流傳及水岸縫合,帶動地方創生;有的以穩固水利基盤下發展地方農業、觀光產業及生態永續,達到與水共生、與土共榮目標;或以創新防洪工事,兼具休憩、生態、生活、文化、美學等功能;或透過公民會議、培力共學、資訊公開及環境教育等,促成公私協力對話合作;及強化跨域合作,將保育種子深化於民眾,並內化融入於日常生活,落實保育行動等,各具特色與亮點,深值借鏡學習。

此外,為擴大公私協力研究圈,今年參考「黑客松」精神,採用「水利松」的創新做法,邀請民間夥伴分享流域治理、水資源保育之困境及倡議,透過糾團分組討論,思辯提出具體作法或願景建議,期望未來形成行動研究圈,在各地進行個案共學,發展具在地特色之合作經驗。

署長於綜合座談時,針對「水利松」各分組討論所提出建言逐一回應,並期勉同仁未來在個案工程除強化與NPO及地方民眾之對話外,進而提升層次,檢討整體政策、法規之適切性,以符合時代需求;並藉由內部推動之線上學習、與民間團體共學,增進公私協力知能。署長表示,公共政策需賴公部門與民間透過公私協力、理性對話,在政策推動過程中建立溝通,需具備耐心與誠意,對話的信任關係必須長期累積,多年來藉由「與署長有約」發展出不同主題之公私共學圈,形成了綿密之公私協力網絡,嘗試由衝突中梳理價值與經驗,將衝突成本置換為理性討論,共同尋求解答,讓水利建設更具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