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程與環境相融合,環境改善兼顧生態保育 第四河川分署

  發刊期數:第0574期/ 發布日期:113/01/12

生長在海陸交界的紅樹林,因可減緩水流,使泥沙加速沉積,具有固岸、抑浪、攔阻垃圾等功能,故過往為解決國土流失問題而被廣植於海岸,但廣植後的紅樹林不斷地擴張,使得灘地開始泥化,導致原有的濕地陸化,濕地棲地因而快速減少,影響了原生生態環境,包括臺灣特有屬與特有種的臺灣旱招潮蟹(根據中興大學的調查,以濁水溪口南北岸的族群最為龐大,占全臺灣數量8成以上)、小型鷸鴴科鳥類或候鳥等都因棲地消失而減少。其中彰化縣王功地區之舊趙甲排水下游至出海口(位於王功新生地海堤南側)河道棲地陸化嚴重且影響排水路之通洪安全。

為解決紅樹林不斷擴張、棲地陸化、生態劣化、防洪安全及紅樹林疏伐後廢棄物再利用等課題,第四河川分署(以下簡稱四河分署)自111年4月起即著手召開「彰化縣王功新生地海堤整體環境改善工程-紅樹林生態環境工作坊」邀請水利、生態等各領域專家學者、NGO團體及相關政府單位共同討論研商,達成河道內紅樹林全移除、後續生態監測與維護管理,及廢棄物再利用等共識。並陸續於112年2月拜訪NGO團體、生物專家、參訪製作生物炭之彰化縣埔鹽大有社區、邀請專家演講「生物炭環境與農業效益-兼談河口紅樹林永續管理」,及5月拜訪「臺南市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了解生物炭製程,並達成協助評估紅樹林製成生物炭之可能性(含檢驗)、效益及執行方式之共識。

為響應 112 年全國河川日,6月辦理「紅樹林疏伐公民運動」,大家一起同心協力為改善王功地區之舊趙甲排水河道通洪、維護臺灣旱招潮蟹等生態棲地,及疏伐後紅樹林製成生物炭響應淨零排政策等目標來共同努力。清理紅樹林共 25 袋麻布袋運送至「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協助研究分析將紅樹林製成生物炭之可行性,此次公私協力及跨域合作共同處理紅樹林課題,並為河川防洪、生態保育及淨零排創造三贏,進而達到環境永續及地方創生效益的公民運動,別具歷史意義。

另,112年度中辦理發包,目前仍在進行之「彰化縣王功新生地海堤整體環境改善工程」,施工位置在王功漁港周邊的王功新生地海堤1,000公尺及舊趙甲排水右岸防潮堤500公尺,改善工項除堤頂加寬鋪面改善海堤設施強化、動線改善及賞景平台及遊憩設施施作外,並辦理舊趙甲排水施工範圍堤前紅樹林疏伐作業並研議製成生物炭再利用,期能將一系列有關紅樹林議題的努力過程透過工程手段實現生態保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