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南部地區111-112年抗旱應變作為南區水資源分署

  發刊期數:第0562期/ 發布日期:112/10/20

南部地區降雨分布不均,豐、枯水期降雨量比例是極端的9:1。因此,豐水期間的颱風或鋒面帶來降雨多寡,就是影響未來一年南部地區是否能夠穩定供水的關鍵因素。

111年下半年,嘉南灌區2期稻作均已如期分六組開始供灌,惟6~8月降雨量僅歷年同期3~5成,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量始終不見起色。與其未來的抗旱艱辛,不如提早做「防旱」準備,在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的指揮下,自111年8月16日起每週召開防旱會議,即時檢討各區供水情勢立即反映立即處理。因降雨持續偏低,本署與南區水資源分署(組改前為南區水資源局)同步於111年8月27日成立旱災應變小組,臺南地區水情燈號轉為水情提醒綠燈。111年9月以後,南部降雨量遞減水情趨於嚴峻,自111年12月2日起調整臺南地區水情燈號轉為減壓供水黃燈,嘉義地區轉為綠燈。根據氣象分析及綜合水情評估,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量已無法滿足後續供灌所需水量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決議嘉南地區112年1期稻作全面節水停灌。

穩定了嘉義臺南地區後,高雄地區開始拉緊報,高屏的流量在111年11月份降至30立方公尺/秒,12月流量已在20立方公尺/秒以下,112年2月則全面低於10立方公尺/秒以下,這是高屏建設以來從未發生的情境,2023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就此展開。整體南部地區水情進入最艱困時刻,112年3月1日起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嘉義水情轉為黃燈、臺南轉為減量供水橙燈,3月8日高雄水情轉為黃燈、3月30日高雄水情再轉為橙燈。

累積了109~111年的抗旱經驗,以及當時許多抗旱水井、伏流水、緊急海淡等設施均可派上用場。本次111~112年另提出不同措施因應。包括:
(1)南幹線曾文溪渡槽橋河段及北幹線八掌溪渡槽橋河段抽取河川水源導入灌溉渠道,補充灌溉用水。
(2)銜接嘉南大圳北幹線與白河水庫灌區白水溪幹線,並啟動白水溪幹線沿線4口抗旱水井,支援嘉義水上淨水場。
(3)曾文水庫上游河段、曾文溪山上淨水場上游暨走馬瀨河段、月眉上游旗山溪河段、新威大橋上游荖濃溪河段、曹公圳上游高屏溪河段,調派機具整理河道順暢水路,以利下游淨水場取水。
(4)嘉義地區新港及大林淨水場內各鑿設2口緊急抗旱深井,減少蘭潭仁義潭水庫出水量
(5)111年緊急新鑿11口緊急抗旱井,抽水量4.7萬立方公尺/日。2023抗旱計畫共計鑿設51口抗旱井抽水量達14.8萬立方公尺/日,另外由屏東科技產業園區緊急架設7公里長專管,取用場內11口抗旱井共3.6萬立方公尺/日跨區支援。

在中央地方各單位的努力下,各項調度節水措施及緊急抗旱工作發揮功能下,南部地區再一次挺過嚴峻的旱災。112年6月12日臺南水情燈號轉為黃燈、高雄則轉為綠燈,水情逐漸獲得舒緩,至8、9月又適逢蘇拉、海葵等颱風影響,天降甘霖帶來豐沛的雨量給南部,致使南部水情至今可以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