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花蓮近海常見食用魚類-簡介七星潭周邊定置魚場第九河川分署

  發刊期數:第0564期/ 發布日期:112/11/03

花蓮位於臺灣本島東部,緊鄰太平洋,有親潮與黑潮洋流通過,帶來豐富的漁產,而花蓮臨海地形陡峭,面臨太平洋部分,處於大陸板塊邊緣,故離岸即為西太平洋海溝區域,水深可達1,000~2,000公尺以上,甚至部分地點離岸約30 公里深度可降至4,000 公尺深了,相較西部地區屬於大陸棚,水深大部約100 公尺深度以內,自然地理環境之差異,也表現在市售海洋魚類產品的不同。

花蓮常見魚類,依照花蓮區漁會之統計,大約有144種左右魚類,若以日常民眾至傳統市場或濱海魚場採購而言,大概有幾種較為常見且實用的魚類。花蓮因黑潮暖流,洄游性魚類豐富,食用魚類中,較為常見者有三,「花煙、煙仔、煙仔虎」,此皆俗稱,不過魚販也以此為稱,故買魚者不可不知悉。以「學名」來講,此三種魚種,實際皆屬於鯖科(花煙與煙仔屬於鯖科-鯖亞科-鮪族-巴鰹屬、正鰹屬,而煙仔虎則為齒鰆族-齒鰆屬),由於其外型類似,故一般人多視為「鰹魚」,尤其直接聯想到「柴魚」,不過魚類的學名對於買魚民眾,並不會特別在意;且魚販可能也無法明確說出魚類的「學名」,因此消費者只要買對想吃的魚就好。至於為何要稱為「煙仔」(有時三種魚都被混稱),有人推測是因為魚身花紋呈現煙霧狀,遂以之為稱呼;亦有認為係因此三類魚種,皆可製作柴魚,有煙燻製造的指事形象得名,不過柴魚來源魚種並不僅限於此三類,實際該稱呼緣由也沒有客觀佐證,姑且不再討論,以下附圖簡單介紹之。

一、花煙:學名為「巴鰹」,俗稱「花煙」,因背部有明顯之波浪形花紋得名,又因其腹部前段胸鰭下方有三個黑色斑點,故又稱「三點仔」。肉色為紅色。另外又有俗稱「炸彈魚」的「扁花鰹」魚,肉色紅色,二者外觀極其類似,差別為無三個黑斑點。

二、煙仔:學名為「正鰹」,一般又俗稱「倒滾」,肉色為紅色。魚如其名,算是基本款。肉質為紅色,體長可達1公尺,由於撈捕產量相對較多,故早期的「柴魚」製造以之做原料,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鰹魚,目前也仍是魚場最常見販售的魚類之一。

三、煙仔虎:學名「東方齒鰆」,因為齒鰆會獵捕正鰹「煙仔」為食,故被「煙仔虎」,命名方式與「鬼頭刀」魚因獵食飛魚-俗稱「飛烏」,故亦被稱為「飛烏虎」,道理雷同,可見古人對魚類的通俗稱呼,簡單易懂。煙仔虎肉色成白色。因體型可達60公分,體大肉厚,加以成本較鮪魚《鯖科-鯖亞科-鮪族-鮪(金槍魚)屬》相對優惠,且肉質良好,故時常也做為「鮪魚」罐頭原料來源。有意思是,此三類魚,煙仔與花煙皆屬鰹魚,而煙仔虎則屬鰆魚,所以最好的記憶區辨方法,就是尾字為「虎」者,如同鬼刀魚「飛烏虎」之於飛魚「飛烏」,非屬同種魚類,僅僅是漁民出海作業,常看見掠食者追逐獵物,基於食物鏈關係,遂將掠食者加尾字「虎」,以之命名爾。

除上述三種花蓮近海常見之食用魚類外,另有黃鰭鮪魚,魚傘旗魚、鱰魚(鬼頭刀魚)、鰆魚(馬加、土魠、白腹仔),亦為花蓮近海常見食用魚,而數年前熱門的翻車魚(漫波魚),反而因人類濫捕而逐漸稀有,甚至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中,算是被人類吃到瀕危的物種之一,故早期七星潭魚場偶爾可見吊卡車或堆土機運送曼波魚的景象,已不復見,市面也稀有肉塊販售。以下附圖簡單介紹前三種漁類,至於鰆魚(土魠、馬加)礙於其「魚族」複雜,爰不增加版面介紹。

一、黃鰭鮪魚:顧名思義,名稱來源該魚背鰭和臀鰭呈現黃色而得名,黃鰭鮪魚生長期初期較快,依學者研究,一歲之個體可達50公分,隔年可達100公分,第三年開始成長趨緩達130公分,第四年後可達145公分,其後發育緩慢,但最大體長約可達2公尺,重量約達200公斤,目前魚場偶爾可見小隻個體出現。

二、雨傘旗魚:東部外海現蹤之旗魚,大略分為五種,立翅旗魚、雨傘旗魚、黑皮旗魚、紅肉旗魚與劍旗魚(或小吻四鰭旗魚),其中以俗稱「破雨傘」之雨傘旗魚最為常見,雨傘旗魚之背鰭成帆狀並高於魚本體高度,相較其他旗魚有明顯之辨識差異,且捕捉後因魚背鰭破損之形象,類似開花後黑色雨傘,故以得名,另也有稱之為「芭蕉旗魚」,理由皆源自外觀。由於雨傘旗魚本體可達三公尺長,且全年皆有產出,故具有高經濟價值,常見作為魚丸、黑輪的主要源料。捕獲方式,除流刺網、延繩釣法、定置網等外,較具有傳統特色方式,乃鏢刺方式捕捉,此法據說是日據時代引入臺灣,即由鏢魚師站立漁船特製之鏢魚台上,利用鏢杆刺擊旗魚來捕獵,由於需靠目視與漁船追逐,而雨傘旗魚游速可接近一百公里的時速,故漁船於風浪大時,追蹤過程危險性高,且單靠目視與標杆重量約20公斤以上,使用頗為笨重,故捕獲效率不見得高於其他現代捕魚方法,因此現今據悉,僅臺東縣成功鎮仍保有此項傳統捕獵法,花蓮地區則已無採用此種方式獵捕。各類旗魚幾乎全年皆有產出,差別只是不同屬之產量淡季旺季,旗魚肉質普遍較為厚實,大抵也分為白肉與紅肉二種,端視個人口味喜好選擇。另臺東縣成功鎮每年約11月底旗魚產季高時,舉辦旗魚季活動,也算是在地特色傳統的現代延續。

三、鱰魚(飛虎魚):為花東外海常見魚類,如同前述的「煙仔虎」,其因喜追食飛魚(飛烏)故漁民俗稱「飛烏虎」魚,又因外型酷似古代大刀,故也稱為「鬼頭刀」魚,此魚體色綠黃帶有光澤,成體長度可達2公尺,體大肉紮實,因產量大,常作為炸魚排、魚丸販賣,魚卵亦相對其他魚類常見,可以隨魚附帶或額外進行購買,不過近年市面單獨販售之飛虎魚卵,似較往年不常見。

花蓮近海食用魚類實際不限於此幾類,僅提供做為採買食用之參考。另目前購買魚類,除傳統市場與漁港之外,因花蓮縣人口主要集中北區,估介紹位於七星潭風景區周邊較具知名度且可零賣之魚場,作為購買魚品之參考:
一、嘉豐定置魚場:魚場位於花蓮市清潔隊對面,靠近花蓮漁港,地址為花蓮市華東路69號,地點較靠近市區,交通便利。
二、朝金魚場:魚場位於七星潭風景區內之曼波魚公園旁,原名德燕定置漁場,沿193縣道可達,地址為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漁場街3號,位置適中。
三、東昌定置魚場:同樣位於七星潭風景區範圍,沿193縣道轉康樂安檢所對面,需稍加留意避免錯過轉彎路口,地址為花蓮縣新城鄉海岸路32號。本區位於小型魚村內,前往時,請留意交通與維護環境安寧,避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
四、佳豐定置漁場:魚場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沿台九線北上可達,地址為花蓮縣秀林鄉海濱路58號,距離市區較遠,建議開車前往並自備保麗龍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