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恆春半島參訪第七河川分署

  發刊期數:第0578期/ 發布日期:113/02/09

這是一趟的行程,詳細參訪的景點會根據我自己比較有印象的內容,透過以下的文字及照片來加以敘述說明。

一、恆春老街踏查&恆春民謠館參訪

在一開始帶我們走了恆春老街,放眼望去其實遊客沒有太多,我們似乎突然成為了小區受矚目的對象,導遊在介紹時我觀察了坐在路邊的老人家,眼神沒有太排斥,似乎也已習以為常,而店家的老闆也繼續忙著手上工作,絲毫不受我們的聲音影響。此行程表定三十分鐘,是一項免費的導覽,我認為對於吸引觀光有用,不長也不短的規劃,對於沒有來過恆春卻又想認識在地文化的旅客,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導覽遊程在第一站看見用木頭製作的牌子,介紹了恆春的三寶:洋、瓊麻、港口茶,洋是幾乎人人皆知的恆春名產,瓊麻的特性是乾燥、不怕海水,港口茶是以地名為命名的特色茶,在臺灣屬於最南邊、海拔最低的茶類。而三怪則是月琴、落山風、檳榔,其中檳榔特別的是不分男女老幼都會嚼食,一包價格100元號稱就有100顆的驚人數字!

第二站為城牆,珊瑚礁岩當底,把土塊壓成豆腐狀後疊上去建牆,可以看到上面有幾處小洞,是以前槍斃人頭所留下的孔洞,聽到這不免令人起了雞皮疙瘩。

第三站向大家介紹了南門的相關歷史,此處本是一片荒野,但在牡丹社事件後避免美國、西班牙等國家來佔領,便以紅磚建立而成。南門直落下去會通往到南灣(以前為港口),導遊還很貼心地向同伴介紹如何拍照。

第四站來到「信用組合」,很特別的名字,在以前幫忙購買瓊麻以及與日本人接洽,作為產業重要的組合,在老街一帶屬非常熱鬧的場所,也可以稱為恆春在地文化消費的帶頭者。

接下來就是走到恆春民謠館參訪,民謠館對恆春來說是很重要的館舍,而月琴是民謠的重要器具。值得一提的是,居民不委託專業的人來做,因為他們並不會長期留駐於此,對於文化的保存沒有實際幫助,反而是透過社區力量、鼓勵社區參與,使得在地人更能親近文化。

二、社頂自然公園

社頂部落算是南臺灣的至高點,而社頂自然公園早期是社頂居民居住的地方,現在以自然公園為主來提供遊客各種導覽遊程。可以發現其實並沒有太多攤販設置在周圍,多是一些舊房舍,有些可能就來當作雜貨店販賣簡單的茶水點心,藉由導遊解釋說盡量不要有太多人工設施,好能保持最自然的樣貌給生物好的環境棲息。

而從其他同伴的敘述得知,每位導覽員所帶隊的方式有所不同,也有導覽員並不是那麼用心地在講解,礙於時間壓迫或是用心程度投入的問題。我們這組的導覽員卻不同,很細心注意到每個人的身體,還會提醒我們要站陰涼處聽講、讓路給其他遊客、適時讓我們補充水分休息。在導覽上也很用心地在講解,想到什麼就會補充,在走路時我也有發現,我們跟前面那隊所停留的地點並不同,停留時間也比較久,所以並不是按照一套SOP,而是按照自己所見所聞、學習的知識再轉述給我們。

三、里德社區

里德社區除了提供導覽外也有讓我們手做愛玉,也是很特別的流程活動,而且在製作愛玉時,旁邊也有幾位像是當地居民看著我們製作,對他們來說似乎也是不見怪的景象,導覽的路上也有農民向我們熱情打招呼。這些看似不以為意的場面,我認為在遊客對於此社區第一印象會留下好的記憶,因為當地人是歡迎的!並沒有眼神透露不屑或是不以為意、置身事外的感覺,這些感受都會促使遊客再度拜訪遊玩的意願。

我覺得整個遊程在設計上是很可以的,只是導覽員可以再多注意遊客的身心安全,聽說也有另組的導覽員是走自己並沒有注意到同伴安全,導致發生滑倒受傷意外。我們這組的同伴都是很貼心的,彼此都會互相照顧、提醒哪裡會滑,所以在大家相互掩護下並沒有任何人有摔傷。我認為在出發前可以再提醒大家今天會走「什麼樣的路段」,使能夠預先做好心理準備,彼此也好有個照應,提升整個流程安全。

四、大光社區

大光的遊程活動很吸引我目光的就是早上的宋江陣,小朋友稚嫩的臉龐卻能表演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這並不是嬉戲,可以從現場氣氛中感受到這是尊敬嚴肅的,絲毫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能夠讓當地的小朋友從小接觸社區、熟悉文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是對社區能夠有認同感,否則這些文化真的很容易在世代快速變遷下被遺忘掉,社區在背後是否有做好相應資源提供,是很制式化的介紹還是自然的講出,其實在聽的人很明顯是能夠感受出。觀光可以使社區凝聚在一起也可以使社區更分散,大家各做各、說自己的故事(每個版本不同),這樣跟當初想要為社區文化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怎麼做、誰來做?關係是彼此緊緊扣連在一起的,又要如何在經濟轉型中求生存,這些都值得去更深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