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庫更新與清淤成效卓著,榮獲113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團體獎!人事室

  發刊期數:第0621期/ 發布日期:113/12/06

銓敘部公布今(113)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得獎名單,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水庫更新與清淤」從54組參選名單中脫穎而出,榮獲傑出團體獎。考試院將於12月舉辦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表揚大會,表彰得獎者的卓越貢獻。

本署表示,水庫為臺灣重要水源設施,孕育臺灣發展走過百年風華,提供民生、農業、工業及科技產業發展所需用水,然而為克服臺灣地質脆弱及颱洪強降雨造成集水區下移至水庫造成淤積先天困境,本署突破創新,與水土林相關單位合作,以前瞻思維擘劃流域共同治理及整體防淤策略,從源頭做好水土保育,減少泥入庫,並透過水庫更新改善完成石門、曾文、南化及白河水庫等排設施,利用颱洪期間洪水,將水庫帶出,降低淤積,其中曾文水庫防淤隧道採用象鼻鋼管更是獨步全球創新設計,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亦是國內首座兼具排洪、輸及運輸多功能隧道。另本署亦透過平時水庫抽泥清淤最大化、枯水期水位下降強化陸挖清淤及颱洪時期水力排砂等多元清淤模式,已成功突破傳統僅能於枯水期水位下降時進行陸挖清淤限制,可於全年全時進行水庫清淤,近年清淤量履創新高,112年清淤量更高達2,050萬方,約為歷年平均3倍,相當於2座明德水庫蓄水容量

本署補充,透過水庫更新及多元清淤作業模式,諸多重要水庫庫容已維持,其中曾文、德基、永和山水庫寶山第二水庫庫容更有呈現回復,先前淤積嚴重的白河水庫有效容量亦已回復至1,300萬立方公尺,透過多元清淤可加大清淤量能,水力排砂及抽泥更可減少傳統石車載運,減少清淤成本及交通影響,另曾文水庫近年亦採用水運方式運輸水庫淤泥替代陸運,降低石車對地方交通影響,本署相關創新清淤作法亦已獲國際肯定,包括美國墾務局已納入國際教育訓練課程教材,更有許多國家邀請臺灣共同參與水庫淤積改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