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工程推動成效回顧水利署水文組

  發刊期數:第0133期/ 發布日期:104/07/31

  回顧水利署過去4年於濁水溪河槽推動地下水補注工程之各項成果、技術運用與影響效益等,顯示其對於台灣地區落實「愛台十二項建設」中「防洪治水」項下明列「加強地下水補注,有效改善地層下陷」相關作為產生諸多之正面影響與意義,包含:
 1.在台灣長期深耕,具創新能量且為國內領先者
  (1)具體創新之作為與成效
  (2)目前在國內之表現
  為全台灣首創進行大規模地下水補注工作之案例。
 2.地下水補注創新作為具競爭優勢,亦為國內相關工作推動之典範
  (1)創新作為為首創,且具體落實實施,並具競爭優勢
  • 為依據學理及考量地區特性後所規劃之地下水補注計畫,係台灣目前首創且唯一具體落實之地下水補注作為。
  • 就推動方法與預期之推動成效而言,本補注工作所執行之方法相較於常見注入式人工補注技術(如ASR補注法)具有低成本與高效益之優勢。
  (2)創新作為在台灣之表現
  地下水補注效益卓著,預期可成為未來相關水資源管理政策規劃之重要參考依據。
圖一 104年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設施平面配置圖
圖一 104年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設施平面配置圖

 3.能提升評估技術層次、帶動相關產業升級與引發國內投資
  (1)創新作為能具體提升我國技術指標
  • 此一地下水補注創新作為係將提供作為台灣其他具地下水環境惡化地區推動地下水補注工作之操作典範,各項成效評估技術包含地電阻探測、氫同位素分析與水質評估方法等已漸趨成熟,並有實際操作範本。
  • 引進之航拍技術除作為地下水補注工作於地表資訊掌握外,未來亦可擴大運用於河防或其他如水災災後勘查、坍塌地範圍調查等作為。
  (2)促動傳統產業升級與發展
  • 地電阻探測產業除由原本多用於土木及環境工程領域外,未來亦可跨足地下水補注領域,提升其產業之多元化運用。
  • 地下水補注創新作為及其引用之各項技術與方法,皆無需國外特定技術與機具,且推動過程需仰賴國內基礎工程施作,如每年設施之設置需進行土堤設置、疏濬、土方運送、觀測井設置等,對於帶動傳統產業之發展有實質之助益。
  • 就長期推動之成效而言,可有效改善地下水資源之環境狀態,並降低水資源供需失衡之情形,故亦可改善產業發展之限制。
 4.地下水補注創新作為對產業發展、民生福祉產生重大正面影響與推力
  (1)創造民生福祉
  • 紓緩彰雲地區地層持續下陷情況,減少地層持續下陷,以及連帶之相關災害之發生。
  • 帶動傳統產業發展,創造市場環境。
  (2)推動綠色環保、邁向永續發展
 5.地下水補注創新作為具有推動國家永續發展之影響性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