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滴水不乾涸呢?禪師惠語回答:「投入大海即也」。同樣的,如何讓一個計畫案避免才思枯竭,唯有將其推入「大海」中,方能獲得大量資源及推行之動力。而這投入大海的過程,便是將計畫委託於民間,諸如研究機構、公司、學校等,並透過公開透明的方式達到集思廣益、更加提升服務水準的效果。
水利署每年皆有上百件委辦計畫案,透過嚴密的審查和監督機制落實採購法公開競爭、維護公共利益的宗旨。法條、公共工程會範例、內部委託服務計畫作業要點和行政倫理等的恪守,乃採購相關人員最基本的依循規範。每年下半年度實施的委託服務計畫訪查,便是基於此求善的精神,至所屬各個河川局檢查相關流程,是否依據公平合理且正當的方式辦理。此外,承辦人藉由製作良好的招標文件,以及為該計畫需求量身訂做的適切資格,在政府機關外覓得更多可能性與創新性。而民間透過參與政府計畫案,亦能開啟公私部門間的對話閘門,讓彼此之間的知識交流更加順暢。
近年來,公私協力的合作方式蔚為風尚。當前委辦計畫的類別中,提供專門知識或技藝之服務占大宗。在政府撥用預算,民間參與研究發展及專業知識的面向上,委託服務計畫之效果不可小覷。舉凡年度的節慶籌辦、水資源及河川治理、社群平台的建置、水利青年的培訓、環境分析和系統管理等,無不透過縝密的規劃、公開徵選的機制及會議報告的反省達到計畫的圓滿。承辦者在擬定計畫時應慎思,每一個計畫的主案和子案下皆有眾多利害關係人,任何的計畫在委由承辦單位執行時,需要注意潛在的變遷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倘若秉持著計畫執行及驗收完就結束的心態,那麼這個計畫很快就會失去養分而枯乾;一個計畫所帶來的創新和影響才是潛在的動能,如能抱持這樣的觀點來推動計畫,試圖去深化各個河川社群間的溝通平台及克服組織共識的問題,那麼委辦計畫的真髓方能顯露。
委辦計畫的本質既競爭又合作,前者係因基於採購法平等待遇原則、公共利益原則以及公平性而不得不當限制廠商競爭,而後者乃建立在簽約後在雙方互信原則下共同完成計畫目的。無論是競爭或合作,這過程必然不可缺少溝通,包括需求單位及採購單位間的互動以及需求單位日後與廠商間的往來。上百件的委辦計畫猶如汩汩活水,鼓勵創意的激發並在準用最有利標原則下追求品質,而這當中委託者及受託者間所被寄予的互動模式,不正驗證了老子的「上善若水」哲思嗎?當契約雙方在白紙黑字以外,言行如水映萬物清晰般的信實,做事就像水能化方為圓以求完滿,行動能像水碰壁轉個彎,那麼委託服務計畫亦可說是一種共善事業吧。
(照片為筆者攝於基隆大武崙海岸)